台灣大選戲劇化無比,一時傳來陳水扁、呂秀蓮被槍擊的消息,令人震驚;不一會,又傳來兩人沒有大礙,只是皮外傷,令人感到有點無稽;隨着而來,就是疑雲陣陣,一般認為槍擊事件會扭轉選情,會令綠營反敗為勝,於是「苦肉計」三字,不宣於口也是呼之欲出。陳水扁當天晚上的錄像聲明沒有可挑剔之處,但呂秀蓮說甚麼「總統本來就是為大家擋風擋雨」云云,卻頗有誇張造作之嫌,令人疑心增加。
結果陳呂勝連宋只三萬票之微,兩方各得六百四十多萬票,清楚顯示如非槍擊事件,連宋已然重奪政權。而陳、呂的表現,一個行動如常,中氣十足,一個擦傷膝頭已要撑着拐杖走路,雖然不敢斷言是真是假,但也肯定沒有幫助事件明朗化。於是,選舉結果就籠罩在一片不安和疑慮之中。
從香港的角度來說,這可說是最差的情況了。本來已有不少人把香港政改前景跟台灣大選掛勾,估量連宋當選,北京還可能採取懷柔政策,陳呂當選,北京就必然採取強硬手段。話雖如此,然而畢竟沒有實質基礎,因為即使台獨因陳呂當選而加強,香港從來沒有「港獨」訴求,根本不可能因普選而產生這種訴求。
同時,也有社評表示,即使當選的是連宋,他們也要顧忌民意,不能輕易與北京商談。但槍擊事件,卻容易成為反民主化的人的彈藥,反而令香港的民主訴求與台灣大選比較,更備受抨擊,甚至令一些人對民主存有戒心,這倒是值得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