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大中
台灣大選在近身肉搏後落幕。陳水扁和呂秀蓮只以百分之○點二的差距擊敗連戰和宋楚瑜,驚險當選。由於差距過小,引起連宋質疑有做票嫌疑,已宣布向高等行政法院提出選舉無效的控訴,並要求中選會立即封鎖票匭,重新驗票。
連陣營的群眾因過度認定勝券在握,因此對結果拒絕接受,群情激動之下,紛紛大聲支持連的法律訴訟。目前雖無暴力事件,但民眾擔心在政客持續挑激下,也許可能失控。
過去多年來台灣的民主選舉,無論事前多麼激情,從來都是理性和平收場。這次是否如此,考驗着台灣社會的成熟度。
這次投票率高達百分之八○點二八,陳勝連僅二萬九千多票,高達三十多萬票的廢票,被質疑為「做票」。其次,投票前一天陳呂遭到槍擊,也被連宋質疑為「苦肉計」。此外,國民黨宣稱投票前他們的民調還領先六個百分點,不可能輸掉,即使因扁被槍擊而獲得若干同情票,也不至六個百分點全輸光。因此一口咬定選舉不公平,要求選舉無效。
這些控訴並站不住腳。首先,民主歷史上票數太接近的例子很多,贏一票都算贏,而且「做票說」目前也只是道聽塗說,沒有根據。開票所一向各黨的監票人員都在場,是公開亮票唱票,很難作弊。以前國民黨時代經常做票,他們因此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如果提不出證據,很難有說服力。
第二,陳、呂槍擊事件很難作假,「苦肉計」云云只是連失敗的藉口,東森電視畫面和CNN畫面都有現場陳肚腹流血的鏡頭,苦肉計的風險太大,車子又在行進中,萬一打死了豈不通賠?所以說服力也不足。
第三,國民黨歷屆選舉的民調從來沒準過,每次都高估。以上次大選為例,投票前國民黨自己做的民調連戰大勝,結果連最後一名,只得了百分之二十三。歷次選舉,國民黨民調一直高估自己,民進黨民調一直低估自己,是個奇景,也跟策略有關。
陳會贏其實是有原因的,除了挨槍而得到同情票(多少百分比不明)之外,有七項主要理由:
一、大趨勢來看,台灣的主流民意是台灣的主體性,亦即台灣意識,是台灣族國建立的願景;陳是站在這個大潮流上的,是大趨勢的領導人,而連宋都不是,反而被認為是「大中國主義」者。連在美國說:「感謝上帝,我是純種的中國人」,失去了台灣人的心。從大趨勢衍生出來的小趨勢也被陳所掌握,就是陳不斷拋出的議題:公投、修憲、正名等等,連只有被動應戰的份。
二、陳一直主導議題,而連一直亦步亦趨;尤其在對中國的態度上陳是敵我分明的,而連卻曖昧逃避,啟人疑竇。
三、民進黨的選舉技術高於國民黨,已是家喻戶曉的事。
四、民進黨擁有豐富的行政資源,而國民黨很少,黨產又遭到限制,處處捉襟見肘。
五、陳年輕而連宋老態畢露,是年輕人多支持陳的原因。
六、李登輝全力助陣,被認為有至少百分之五選票的影響力,事實上,去年連宋宣布合作時,民調高達百分之五十六(陳僅二十三),後經過陳訪美成功,李登輝搞的九二○正名運動和二二八牽手護台灣運動之後,民進黨反而超前。李功不可沒。
七、去年到今年,連的支持度一直穩定下降,陳則穩定上升,兩條線就在投票日交叉而過。是選情趨勢的消長。
選後,台灣的主體意識進一部得到鞏固與發展,是中國與美國的頭痛時間。對台灣內部而言,也是分水嶺:國民黨如不與親民黨合併,黨內本土派(王金平為首)將奪權,外省人被迫邊緣化或出走,王將是下屆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未必順利代表國民黨競選,王馬的關係是黨內鬥爭主旋律。若與親民黨合併,宋將掌權,本土派將出走,台灣將進入令人憂心的族群政治時代。
陳這四年總統做得並不很好,選前又爆發陳由豪獻金醜聞;陳的夫人吳淑珍又因玩股票遭人物議,即使有上述的七大優勢,本來很可能輸掉這場選舉,可是天意要陳挨槍,救了他的政治生命,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大位不以智取」如今又有一例。
台灣的民主日益深化,已獲全世界主要國家的認知,中國必須體認此一事實,做出調整,否則台灣必將漸行漸遠,終至永不回頭。
……………………………………………………
作者為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