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最近展開一項全港的子宮頸癌檢驗計劃,邀請二十五至六十四歲,有性經驗的婦女到署方轄下的母嬰健康院接受檢驗,已吸引近三千名婦女接受檢查。為支持上述計劃,香港醫學會與中大社區及家庭醫學系聯合舉辦工作坊,希望藉此引起醫學界和公眾關注婦女定期進行子宮頸癌檢驗的重要。
香港醫學會子宮頸癌檢查工作坊課程統籌羅致廉醫生表示,參與工作坊的醫生會使用女性盆骨訓練模型進行實踐練習,讓他們對有關檢驗溫故知新。羅醫生指出,子宮頸癌每年大概有四百五十個新增個案,導致約一百三十人死亡,是女性第五種最容易患上的癌症。斷症年齡中位數為五十三歲,約一成七的個案是在四十四歲前診斷出來。
羅醫生解釋,九成子宮頸癌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導致。女性太早發生性行為和有多個性伴侶也會增加患子宮頸癌機會。子宮頸癌檢驗對減低子宮頸癌發病率有明顯幫助:假如每年進行一次檢驗,可減低子宮頸癌發病率達百分之九十三點五;每三年作一次檢驗則可以減低子宮頸癌發病率達百分之九十點八。
羅醫生建議,所有曾經有性行為而年齡介乎二十五至六十五歲的婦女,每年都應該接受檢驗;二十五歲以下的高危女性、以及年過六十四歲而從未曾進行檢驗的女性,亦應進行檢驗;六十四歲以後,若連續三年的檢驗結果都屬正常,便毋須繼續檢驗。只有從未有過性經驗或是已經接受子宮頸癌治療手術的女性不用進行檢驗。
勞永樂醫生
香港電台第一台「健康男女」節目主持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