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性病患者人數每年穩靠二萬多宗,五成半個案是在包括內地及東南亞等境外感染,患者以中年人士居多,但也不乏長者及青少年;衞生署社會衞生科主任顧問醫生盧乾剛提醒市民,一次不安全性行為,足以招至多種性病,如淋病、疱疹,甚至愛滋病,出現俗稱「一雞幾味」情況絕不為奇。 記者:梁洵瑜
盧乾剛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不少性病其實均無根治方法,患者也沒有明顯病徵。有進行性行為的人士,尤其是召妓人士,別以為性病患者一定有傷口,誤信「乾淨」而不使用安全套,須知一次不安全性行為,可感染多種性病。「最早發現的應是淋病,性接觸之後兩日就可以病發,然後兩個星期之後又發現有非淋菌性尿道炎,再隔幾個月就發現自己有梅毒……甚至愛滋病。」
他又稱,並非每種性病及每名病人感染後也會有病徵,特別是女性,不少染病後均無病徵,或病徵不明顯,又或病毒隱藏在陰道內,不易察覺。衞生署的研究發現,約三成患有性病的女性均無病徵,需要驗血才確定感染。
至今部份民眾仍只憑「外表」來斷定性伴侶或其光顧的性工作者是否「乾淨」,因而不用安全套,是極大的謬誤。本港最常見的五種性病,包括最多人感染的性病是非淋菌性尿道炎;其次是淋病;俗稱椰菜花的濕疣;疱疹二型及梅毒(見表)。
他解釋,雖然現時不少性病都有藥可醫,但並非所有性病可以根治,如疱疹二型,就無根治藥物,即使康復後病毒仍會永久隱藏在體內,當身體狀態較差時就會發作,故有部份病人會隔數個月便發作一次,造成極大的困擾及心理壓力。
淋病則是傳染性最高的性病,與患者進行不安全性行為的中招機會達四成,女性受男性傳染的機會更高達八、九成。致病的淋病雙球菌,每隔數年至十年便會對用以治療的抗生素呈現耐藥性,需改用其他抗生素,如以往曾使用的青霉素已無效,九七年後改用第三代頭孢菌素及壯觀霉素。
梅毒方面,去年約有八百人感染,梅毒於五百年前被醫學界發現,但近數十年來才有藥物治療,但礙於梅毒病徵主要是不具痛楚的瘜肉,及有較長的病發期,如長期沒有治療,病情可惡化至影響心臟和腦部。
盧乾剛說,雖然自由行旅客來港數量不斷增加,但會否為香港帶來更多性病患者,則至少要觀察一至兩年時間才可確定;但他強調,本港性病與鄰近地區的性病趨勢不可分割,也與社會風氣分不開,如青少年提早性行為,以及近年治療性功能障礙藥物面世,令青少年及長者性病個案維持一定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