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數碼21」應該實事求是

傳訊四圍炳:「數碼21」應該實事求是

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於本月初公布了2004年「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指出「數碼21」旨在令過去5年把香港發展為領先的數碼城市所凝聚的動力得以持續,以及繼續善用資訊科技,令社會各界受惠。他同時列出8個主要工作範疇,在未來12個月制訂詳細計劃。

份內工作竟變策略
若我們單看那8個所謂的「工作範疇」,實在難言當中有甚麼勞什子「資訊科技策略」,8項東西皆是工商及科技局理所當然的份內工作範圍。譬如,難道「提升香港作為充滿動力的數碼城市的國際形象」不是曾局長的基本職責?難道「為電子政府訂立更明確的方向」不是該局的份內事嗎?「數碼21」只是將該局日常工作當做光環套在頭上,包裝成可以打救香港的「資訊科技策略」,局長只為了交功課,結果交行貨,難道不應慚愧嗎?
說實在,政府可以做的,過去數年已經做了,現在是時間坐下來冷靜的想一想,過去5年來做的工作是否恰當,而不是突發奇想重複念念有詞的說甚麼「資訊科技策略」。政府現在是需要做實事,做好配套,其餘的留給資訊科技界好自為之。
應說的未有說。過去值得檢討的工作有:創新科技基金是否用得其所?有需要的人是否獲得支援?基金反應冷淡是否路線出錯?應用科技研究院這個推動科研的模式是否適當?我們花了那麼多資源在科學園和數碼港等基建上,是否如我們所願帶來了高增值的技術?香港企業近年投資了不少在資訊科技設施上,生產力是否有所提升?人力資源培訓是否配合?行內不少具有豐富經驗的從業員因找不到工作,不能發揮所長做到人才浪費?種種問題實在值得政府和曾局長深思。

數碼電視不宜押後
觀乎「數碼21」中的內容,值得關注的有電訊廣播兩局合併和數碼電視的實施。前者要等待政府在年中的諮詢文件;後者則惹來兩間廣播機構的不滿,無綫和亞視認為未待中國的數碼制式落實,香港貿然為制式拍板實屬不智,事實上,兩公司從商業上考慮有這意見也無可厚非;不過,若政府有信心公開招標,而有公司(非無綫和亞視)願意投資,押後又於理不合。數碼電視的頻譜容許更多的經營商,政府實在無必要為了兩間現有經營商,而抹煞其他公司進入市場的機會。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