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繼澳洲新西蘭食品標準管理局後,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亦聯同美國環境保護署發出孕婦與兒童進食海產指引,建議不要進食含水銀量高的魚類。
而低水銀含量的魚類,成年人每星期不應進食多於十二安士,兒童更應盡量再減少進食的份量。
該兩機構指出,魚類及貝類海產是健康飲食必不可少的,提供了蛋白質及多種營養,但孕婦及兒童須小心進食,因為水銀會影響胎兒及兒童的腦部與神經系統的發展。
指引建議,孕婦與兒童不要進食含水銀量高的鯊魚、劍魚、青花魚及馬頭魚;成年人每星期可進食十二安士低水銀含量海產,包括蝦、罐頭吞拿魚、三文魚、鱈魚及鯰魚;而所有自行釣到的魚,每星期都不可進食多於六安士;兒童更需盡量減少進食海產的份量。
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的專家亦指出,海產用不同的方法烹調並不會影響水銀的含量,而大部份加工的魚條及魚塊都是採用鱈魚製造,水銀含量會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