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對民主要有耐性

港人對民主要有耐性

香港最近就政制改革引起了很大的爭論,有人擔心會否影響香港的經濟復甦,和黃(013)前大班馬世民認為港人應該有點耐性,中國政府也應對香港寬鬆些。說到底,香港是一個很自由的社會,要爭取更多的民主就必須先令北京放心—香港人沒有野心干預中國,影響她的穩定。
一談政治,來港居住已有37年的馬世民變得十分謹慎。從南極回來,馬世民發現香港的經濟明顯好轉了,港人也較前開心,他說過去5年,香港的經濟和很多亞洲國家一樣,經歷了30年以來從未遇過的困境,這個不可能只怪責特首董建華,他已盡力解決。當然他也承認,當經濟不景,人們沒有工作,大家都會很不滿,埋怨政府做得不好。
目前香港開始從谷底走出,他奉勸港人要好好珍惜,中國會盡一切去保持香港繁榮。
馬世民認為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前往美國出席聽證會是錯誤的,更同情中國為何表示憤怒。「正如我是一校之校長,若然我的學生去其他學校談論我如何管治,我也會非常不高興。」他說,如果李柱銘要外出,他應該去有份簽署聯合聲明的英國。

只想選班長非換校長
雖然馬世民不斷強調香港比亞洲很多國家都自由,過去150年也沒有民主,但是他也同意香港人要求有權選特首是非常合理的。「就好像念書時選班長一樣,我們應有發言權,我們不是要換校長。」
他說,民主最可貴的地方是可以撤換大家不喜歡的領導,但這並不表示新選出來的人一定受所有人歡迎。而要令中國放心,香港人必須向中央表明:「我們是知道自己是中國一部份,我們不想獨立,我們不是反對中國,也不想干預中國。」
馬世民相信中國會慢慢明白對香港寬鬆一點對中國也有利,反過來說,香港人也要有耐性。「中國試圖做一隻友善的獅子,如果你要令她變成一隻憤怒的熊,後果可想而知。」

後記:
馬世民永遠都是來去匆匆,活力充沛。他早前由英國返港,逗留了一會,3月11日早上接受完本報訪問後,又與太太珍妮花收拾好簡單的行裝,趕去機場飛往杜拜開會,4月他會再回來。
記者問他,今年的生日願望是甚麼?他想了一想,用沙啞的聲線笑着說:「但願我活到120歲。」
馬世民熱愛生命,也熱愛生活,過去的64年,他生活得比誰都充實,他曾經說過,到南極探險只是老伴有一天忽發的奇想,結果他成功了。
問他有甚麼大計?他說沒有,也從來不去想,接着這位熱愛亞洲文化的大班會和你講佛偈,今生與來世,看來都由他牢牢地握着。

馬世民位於赤柱的居所,由設計至裝修都是他親力親為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