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稻米你見得多,小麥卻難得一見,因香港屬亞熱帶地區,炎熱潮濕又多雨,不適合溫帶植物小麥生長。想看小麥及其他貝殼昆蟲珍貴草木,可到西貢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走一趟,看到的,分分鐘比你到郊野走大半天還要多。
記者:戴維浩
攝影:陳陶鈞
模特兒:Ray、小梅(SunSpot)
先參觀菜田,田裏的豆類、水生作物、瓜類、蘿蔔、蒜、韭菜類、根莖類、茄果類等翠綠蔬菜已叫人眼前一亮,數最難得一見的,卻是田地盡頭的小麥。香港屬亞熱帶地區,氣候潮濕暖和,種植小麥有一定難度,面前綠綠的一大片,好壯觀!
菜田內全是有機種植的蔬菜,有機耕作着重保護生態環境、循環再用資源,不施用化學合成肥料和殺蟲劑,Ray懶聰明:「唔使講梗係用糞便做天然肥料啦。」答對了一半,其實糞便、枯枝、落葉甚至動物毛髮皆可作天然肥料,但必先進行堆肥程序,經昆蟲,蚯蚓及微生物分解,把乾濕材料交替地層層往上放,堆10至12星期內便成,其間要不時翻動泥土,使它不致發出難聞氣味。
中心的展覽館其中一角闢作「農館」,內有車厘茄溫室種植示範,車厘茄較普通番茄耐熱,種子在攝氏20至30度氣溫下發芽,生長適溫為攝氏24至31度,溫室恒溫攝氏25度,絕對適合種植車厘茄。
「中草藥園」內的草藥,觀賞與實用價值並重,先看癲茄,圓碌碌,橙紅色,極吸引,小梅說:「乜同番茄咁似樣嘅?食完會唔會發癲先?」不會癲,但會使中樞神經興奮。癲茄與番茄同屬茄科,全莖披刺,具毒性,別胡亂採食了。
欣賞完植物,再參觀本港首個為蜻蜓而挖建的「蜻蜓池」,池塘內有52種蜻蜓棲息,不少蜻蜓在頭頂掠過,時而低飛急降,時而點水,空中交通好不繁忙;池內也不見得平靜,水鉸剪不停手舞足蹈製造漣漪,偵察水面獵物,因為手停便口停。
甫入「昆蟲館」,正門有個由昆蟲標本拼合成的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管理局標誌,小梅慢慢數:「有飛蛾、蝴蝶、金龜子、臭屁蟲……」品種實在太多,分也分不清;過正門,出現一堆大牛糞,狀甚惡心,奇怪這堆牛糞竟然不臭,細看原來只是模型。模型上有金龜子,體型粗短有甲,牠們把糞便滾成小糞球,在糞球產卵,幼蟲在糞球中攝食成長。櫥窗內還有其他昆蟲標本,其中一個櫥窗內只得一堆枯枝亂草,Ray說:「搵笨呀?搵條蟲睇吓都無!」看不見是正常,因為內裏是大自然隱身大師竹節蟲,平時動也不動扮樹枝樹葉,要找牠們非落足眼力不可。
眼前出現純白大貝殼,小梅道:「唔使講呢度梗係貝殼館喇。」猜對,館內展出的大小貝殼多是奇珍異品,有美麗的九孔鮑、足足可容納一個小孩的巨蚵,最重可以達220公斤以上。
最後來一堂簡單地理課,「礦石角」是個石頭陣,看過才知滿山都是寶,誰又會想到我們的日用品、電池、甚至肥田料都是從礦石中提煉出來,最奇異的可算是鎢礦,武俠小說中的神兵利器,就是用鎢礦製成的。
走了大半天,肚子打鼓,自然教育中心內有聰鳴茶座,省了腳步出外醫肚,由小食至飯餐都有供應,吃過午飯,不妨在露天茶座休息過後才折返市區。
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27922234)
地址:西貢蕉坑
入場費:免費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日9:30am至4:30pm(星期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