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導演添布頓在《無頭谷》之後,又拍了一部怪異喜劇《大魚奇緣》||一個父親,一生都很平庸,兒子卻當了名記者。
父親從小向兒子吹了許多天方夜譚的牛皮,而且堅持說的都是真實的經歷。老頭子活在自己的狂想世界裏,這種心理殘障,名叫「逃避癖」(Escapism)。
世界上有這樣的一種人,從小就寄生在狂想之中。有一個美國短篇小說的男主角,叫做華特米蒂(WalterMitty),他一生都很平庸,但喜歡幻想,自己當了軍人,如何在戰場上衝鋒殺敵,如何最後被鎗斃。華特米蒂成為一個家傳戶曉的小說人物,在美式英語裏,揶揄一個人,說HeisaWalterMitty,對方就明白,他是一個喜歡狂想的大話精。
《大魚奇緣》裏的父親,就是脫胎自華特米蒂的人物原型。這種人不想存心欺騙人,但他們喜歡用一個又一個的謊言編織成一座空中樓閣,讓自己成為一個虛幻的國王。這種人的吹牛皮是無害的,因為說謊是他的呼吸,狂想是他的氧氣,他沒有辦法面對現實世界,最終他在狂想中得到精神的安樂死。
一個有建設性的華特米蒂,會成為一位傑出的小說家,可惜絕大多數的狂想家都沒有這樣的才華。他缺乏為他的狂想故事建立一個秩序的組織力。一個小說家的想像力不論如何天馬行空,最終其實他十分清醒,他知道他的市場和觀眾。
小說家的狂想像放紙鳶,紙鳶不管飛到多高,線軸還是牢牢握在地面的一雙手裏。
《大魚奇緣》裏的老父親喜歡亂編故事,但他只是一隻斷線的氣球,直衝雲霄,最後在高空爆破,變成一隻爛的塑膠袋掉回地面。
人類的文明進步多出於狂想。藝術家有的狂想是「紙鳶型」的,如藝術家達芬奇畫下的飛機模型。有的狂想卻是「氣球型」,如馬克思的共產社會。
在我們周圍,總會有一些像《大魚奇緣》裏的那個老頭子一樣,有許多所謂新意念,認為這個世界不了解他,實際上他們不是達芬奇,而是華特米蒂。
一個社會出現了達芬奇型的領袖,才會有「視野」,那叫Vision,有一個華特米蒂的領導人,他自以為有視野,其實卻是狂想,他像那個可憐的老父親,臨死還不知道自己是人還是夢幻中的一條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