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高油價妨礙復甦進程

投資名言:高油價妨礙復甦進程

原油價格自低位回升,過去一年累積升幅接近五成,升幅當中,除了有一小部份是反映近期再現的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油組減產等因素之外,大部份乃全球能源供求失衡所導致的。油價高企,不但對環球經濟復甦進程構成了直接的威脅,更對本已陷於兩難困局的美息及美元政策(詳見3月5日及12日本欄)造成更大的掣肘。究竟油價走勢會如何演變?對其他資產市場又會有何影響?

紐約期油近日升至接近每桶38美元水平,是1年多以來的高位。油價之前兩次高位,分別是90年10月所創下的41.15美元及去年2月的39.99美元,即美伊首次及第二次衝突期間。估計油價現水平已包含了大約每桶3至5美元的地緣政治溢價,除了近日西班牙火車炸彈襲擊事件之外,亦反映了油組第三大產油國委內瑞拉政局不穩的潛在風險因素。此外,油組即將履行減產協議,亦為油價提供了一定支持。
然而,油價於過去一年,大部份時間都超出油組所定22至28美元目標區域的上限(見附圖),因此不能單以政治風險來解釋期間的升勢。我認為市場對全球能源的供求關係,似乎作出了一些根本性的錯誤假設,並明顯低估了新興國家(特別是中國)對能源的龐大需求。

需求估計失誤
國際能源機構(IEA)近日發表報告,表示由於中國對石油需求上升,導致全球對石油需求的增長速度,大幅超出了其之前所預測的水平。IEA於去年10月預測中國每日需用石油105萬桶,現時估計數字為165萬桶,在短短5個月內調升57%。事實上,中國去年原油入口上升超過三成,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原油入口國家。

至於美國貴為全球最大能源用家,人口僅佔全球約4%,但每年所消耗的能源量卻佔去了全球的四分之一。美國本土的產油量於70年代初已見頂回落,而汽油產量亦告急速下滑。美國人愈來愈倚賴汽油,使汽油更成為了當地能源需求中的首選,但基於環保限制以及在開發資源時出現損耗等原因,因此不能過度提取資源。美國現時入口原油及汽油量分別佔其總需求的53%及16%,隨着本土產油量持續下降,上述兩個數字在未來十年間將會進一步攀升。

挑起惡性通脹
油價上升,變相加重家庭及企業開支負擔,對消費及投資意欲構成負面影響。國基會估計,油價若持續上升多5美元,環球經濟約收縮0.3個百分點,此估計尚未計算金融市場受打擊而產生的負面財富效應。油價持續高企,將會在隨後的通脹數據中逐漸反映出來,不過,油價上升所產生的物價上升屬惡性通脹。由於能源屬必需品,央行不能以加息來遏壓抑油價上升,因為此舉只會變相令消費者收緊其他非必需品開支,導致經濟加快收縮。這情況同樣適用於在過去一年價格出現了大幅攀升的其他必需品,如食品及工業生產用的重金屬等。
之前我曾在此指出,低息環境及美國雙赤等因素,已導致差不多全球所有資產價格在過去一年多以來兌美元均呈現升勢,當中我認為有部份是夾雜着泡沫成份,但無疑也有些存在了上述的實質供求因素。正如上兩個星期本欄提及,美國現時無論在滙價及息口政策上,均正陷於日益嚴重的兩難局面,今天所提出的有關能源供求失衡對經濟構成的潛在打擊,相信會進一步令局面複雜化,限制了美國意圖調控美元及息口來解決當前經濟難題的實際效用。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