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數月中國企業新股首日掛牌例必大升,但這必賺神話終告破滅,持有中芯國際(981)的17萬散戶昨日齊齊「坐艇」,眼巴巴看着中芯股價全日一沉不起,較招股價2.69元挫近8%。證券業人士估計,TOMOnline(8282)及中芯兩隻矚目新股先後破底,將令去年底起動的新股熱潮降溫。
市場於去年底掀起新股認購熱潮,長城汽車(2333)、中國人壽(2628)及福建紫金(2899)等中資新股吸引大量資金認購,首日表現令人喜出望外,其中紫金首日升幅最大,達73%;其次是今年初掛牌的中國綠色(904),升58%(見表)。
不過,TOMOnline上周掛牌至今一直潛水,已令人懷疑新股熱潮後勁不繼;中芯前日在美國掛牌時已跌穿招股價,昨首日在港掛牌亦破底,開市第一口價更以2.425元承接,最低見2.4元,低招股價10.8%,收報2.475元;全日成交9.7億股,涉資24億元。
美國貿易代表周禮恪昨晚發表正式聲明稱,美國已就中國的半導體業退稅政策,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正式起訴,美國認為有關政策對半導體進口,構成不公平的阻礙。有關申訴是中國加入WTO以來的第一宗訴訟案。受到有關消息影響,中芯股價昨晚早段在美國下跌至15.24美元,折合約每股2.39港元,較香港收市再跌8.5仙。
凱基證券董事鄺民彬認為,兩隻矚目新股破底將為新股熱潮降溫,投資者不會再盲目借孖展大額認購新股,反而重新留意新股的行業性質及市盈率是否吸引。
他又將兩隻新股破底的原因歸咎於公司定價太高,限制了短期的上升空間。
對於公司首日表現,中芯總裁張汝京表示,金融界老師告訴他,有3大因素左右股價,包括──整個股票市場的大環境,國際市場上的心理因素,及公司本身的表現。前兩項因素公司不能控制,能做好的只有本身的表現,「高低無問題,是大環境所致,基本因素依然很好。」他非常有信心能達到目標,向股民負責。張汝京認為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強勁,比海外還好,建議記者4月底後到上海及北京參觀其晶圓廠,了解公司發展。
中芯大股東上海實業(363)董事長蔡來興說:「才剛剛開始,公司是看遠的。」另一股東漢鼎亞太主席徐大麟則認為,中國半導體市場情況比較特殊,不會供過於求。對於股價,他說漢鼎入股任何企業平均持5至8年,短期波動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