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大戶平倉動機難測

投資學堂:大戶平倉動機難測

昨日本欄討論到有關期指未平倉合約的問題後,收到多位讀者的email詢問,今日筆者再略作補充。上回跟讀者討論了期指未平倉合約與期指走勢的4種現象,第1種就是未平倉合約數量「增加」,同時期指上升,則反映「長倉」增加,暗示期指升勢可持續。第2種是未平倉合約數量「增加」,同時期指下跌,則反映「短倉」增加,暗示期指跌勢持續。第3種就是未平倉合約數量「減少」,同時期指上升,反映早前「沽空」盤平倉,引發期指出現短暫反彈,故升勢「未必」可以持續。第4種就是未平倉合約數量「減少」,同時期指下跌,反映早前「長倉」盤平倉,引發期指出現短暫下跌,故跌勢「未必」可以持續。
在上述4種現象中,筆者括着「增加」及「減少」,這未平倉合約的「增加」是指較長期及較大量的增加,例如期指的未平倉合約數量由去年初五六萬張,增至本月初的十萬多張。同時其增加幅度須超過10-20%,才能顯示出效力,日常增一二百張,意義不大。至於「減少」,通常是指未平倉合約數量由一較高水平,如歷史高水平逐步縮減,其「減少」幅度須達10-20%以上,才能顯示出效用,例如近日期指的未平倉合約數量由月初的108000多張,減少至日前的88900多張,減少幅度達17%,在短短10多日,未平倉合約數量勁減17%,才顯示出大戶「平倉」的急切。日常減少一二百張,意義不大。

趁長和業績挾淡倉?
當未平倉合約的數量出現龐大的增加或減少,聯同其間期貨的走勢,再配合上述4種現象的成因,是可推測到市場主導者(即俗稱大戶)的轉倉是「長倉」,或是「短倉」。但大家宜注意,這只是猜測,至於「大戶」是誰及動機往往事後才知。
以原油為例,油價自去年低位每桶25-26美元飆升至近日逾35美元一桶,其間期油的未平倉合約亦不斷增加,反映「大戶」正累積石油期貨的「好倉」。到底這些大戶是誰?他們真正持倉量是多少?近日USCommodityFuturesTradingCommission指出,截止2月17日,對沖基金及個別機構投資者在紐約期貨交易所,淨持有「好倉」石油期貨合約達67673張,這相等於7千萬桶石油,反映「大戶」們已大量累積石油「好倉」。近日美國有些人士指,除了實質需求及OPEC等因素外,對沖基金活動是另一個引致近期油價飆升的原因。
昨日談到近日期指的「長倉」盤平倉,引致港股下挫,類似的跌勢往往較為短暫,但讀者宜注意「大戶」突然平掉「好倉」的背後動機。
最後,根據過往經驗,長和系公布業績往往會出現突然挾「淡倉」的情況,不知今次會否出現?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