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日本築波大學講師島野仁發現,人若吃得過飽,肝臟內的「膽固醇調節元件結合蛋白IC」(簡稱SREBP-IC)量數會增加,導致胰島素作用下降,進而引發糖尿病。
據《讀賣新聞》報道,胰島素除可以使血液中的血糖進入肌肉細胞外,還可控制肝臟向血液釋放糖份,從而使血糖值下降。肝臟內專門用以調節糖變為脂肪的基因,島野仁從控制這個基因的SREBP-IC入手,通過老鼠實驗發現,吃得過飽時,SREBP-IC會過份活躍,肝臟內合成對胰島素發揮作用的蛋白質就會受到限制,令胰島素作用下降。相反,若讓老鼠絕食,SREBP-IC作用降低,胰島素的作用就會大增。
人們早知SREBP-IC可使膽固醇和中性脂肪增加,導致高血脂,釀成血管系統疾病,島野仁在此基礎又發現它會妨礙胰島素發揮作用,使血糖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