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決戰 - 李怡

生死決戰 - 李怡

李怡專欄

後天舉行的台灣大選投票,不是一般的選舉,而是帶有扭轉乾坤的歷史意義的一次大選。台灣人民投下的選票,對台灣政局,對大陸社會,對兩岸關係的走向,都帶有可能是決定性的影響。
在一個正常的民主社會中,一場總統選舉本來只決定未來一段時間的朝野地位,或會帶來一點政策路線的變遷,但任期屆滿之後又會來一次轉移最高權力的競選遊戲,任何選戰都不應被視為生死戰。常態的選舉,沒有永遠的贏家或輸家,輸了可以四年之後再來。然而,台灣這次選舉,卻是藍綠兩大陣營的生死攸關的一役,有人甚至認為它會是一個歷史分水嶺。
綠營會視這次選舉為台灣本土政權的存續關頭。四年前民進黨勝得僥倖,若不是藍營分裂,民進黨不可能以百分之三十八的選票而當選。民進黨執政後,發現所掌握的國家資源竟是如此豐厚,於是向自家人大派餅仔,數以千計的政治酬庸,使民進黨也墮入了權錢的陷阱之中。另一方面,更利用掌握的政治資源,不斷擴大地方政治人脈。經四年的經營,能否在這次大選中獲勝,就成為關鍵了。若民進黨敗選,所有資源又重入藍營之手。政治上,李登輝倡議的二○○八年台灣獨立時間表固然無法實現,綠營辛苦積累的政治能量也會消退,過去僅有的二成七的死忠民眾難保不會被本土化的藍營吸納,四年後再次選舉也沒有一個政治明星能像馬英九那樣具號召力。所以,以本土為號召的民進黨的政權可能會有許多年乏力啟動。經濟上,更因藍軍執政而打開三通之門,使台灣的經濟會被吸入中國的經濟勢力範圍,所以,此役一敗,以後綠軍翻身的機會就頗渺茫也。

反觀藍營,此役若敗,則李登輝所推動的「台灣正名運動」及陳水扁提出的二○○六年「公投制憲」,將改變中華民國的憲法體制。在這種情形下,「中國國民黨」難有名義上的正當性,改為「台灣國民黨」因為處在野地位,又落後於「台灣民進黨」,恐怕欲振乏力。加上政治資源落在綠營手中,藍營的本土派會有不少人轉投民進黨,使綠營繼續擴大其版面。一旦藍營在年底立委選舉中再失去立法院多數國民黨的黨產面臨清算,龐大的黨機器缺乏燃料開動。當民進黨再度執政,並順利掌握軍隊、情治、國營事業以至收編媒體,那麼縱使有馬英九這樣的政治明星,也難以抗衡綠營的絕對優勢,藍軍今後四年,恐怕也是翻身無望了。
藍綠這場生死戰,還涉及許多懸而未決的超級政治弊案,涉及數以千計的政治酬庸任命,數以千億計的政商利益交換,天文數字的武器採購合約,所有這些因選舉結果而產生的變化都不是常態的權力轉移會出現的,它確是一場豪賭。
筆者在二月二十七日本欄中預計的陳由豪記者會,果然在星期一舉行了。目前綠軍略處劣勢,最後兩天,必拚死一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