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
做旅遊版記者,最怕別人問:「到過那麼多國家,最喜歡哪個地方?」之類的問題,一直沒有答案的我,自從在約旦的伯特拉古城(Petra)回來後,每當想起那座由山岩鑿出來的神殿,突然在狹窄的深谷裂縫中出現的情景時,那種懾人的震撼力,至今依然在我心中蕩漾,我想對於那個我最怕的問題,今天終於有了答案!
我知道我真的為古城動了情,因為在離去前,我生怕玫瑰古城會因「一遊客一石塊」而終有一日滅亡,最後我悄悄地把石塊放回古城。
記者、攝影:陳珮娟
往伯特拉旅程是這樣展開的,這天的行程主要用在交通方面,由安曼往伯特拉,車程為3個多小時,即是說來回接近用了7個小時,對一向沒甚耐性的我簡直是一項挑戰!
一頓午餐後,我們終於抵達伯特拉古城的入口處,眼看頭頂上的太陽如此兇狠,大家紛紛光顧附近的商店購買頭巾,改頭換面成為阿拉伯酋長Look。原來頭巾的顏色也有不同的意思,包着紅白格頭巾代表是約旦人、黑白格是巴勒斯坦人,而白色則是住在沙漠的人所用的顏色。至於包法也有三種,最傳統的是任由頭巾垂在肩的兩邊又或是將其中一邊的頭巾撥在肩後。
經過一段路程才能抵達真正的入口,雖然路程不太遠,但在炎熱的太陽下步行前往,其實也頗累,幸好此段路程我們可以策騎代步。年紀輕輕的馬伕一看見遊客到來便蜂擁而上,導遊千叮萬囑我們絕不能在未回程便給予他們小費,否則他們會一去不回,回程要自行徒步。馬匹將我們送到真正的古城入口,眼前是聳高的峽崖,兩邊的峭壁至少有70至100公尺高,中間的驛道則時而狹窄時而寬敞。在驛道步行每轉入一個彎道,都有嚇人發現,堅硬的岩石上遺下駱駝像的四肢、又或是在破落雕刻中依稀找到神像的眼及口等。
在驛道大約步行了半小時左右,兩旁的峽壁又再次收窄,但穿越這條窄窄的罅縫卻有驚人的發現,一座雕鑿在岩壁內的神殿"al-Khazneh",神殿高40米寬28米,是整個伯特拉古城保存得最好的一座遺迹。神殿分為兩層,低層為六條石柱,石柱之間則刻有不同的雕刻,而頂層部份則為三組不同的雕刻,中間的圓柱狀物體似乎為主體,而兩旁方形的塔像是輔助的建築。由於岩壁為赭紅色的岩石,在朝陽及夕陽的映照下閃爍着像玫瑰紅般的顏色,因此又被稱為玫瑰古城。我被眼前這座氣勢宏偉的遺迹深深吸引着,只懂不停地按下相機的拍攝掣,驚歎是誰雕鑿出這鬼斧神工!
看過"al-Khazneh"神殿後,其後一切已變得有點小巫見大巫,要充份遊伯特拉古城,最起碼要三天時間,但我們沒有這麼多時間,只好在羅馬劇場回頭。說起這個羅馬劇場,其實也非常厲害,因為可容納三千人的劇場並不是由石頭堆砌而成,而是依陡峭的石壁,依山鑿成。
在劇場四周,擺放了不少攤檔,售賣古城的紀念品,而在劇場內則有數個跳跳紮的小朋友,手持一些刻有圖案的古城石頭向我們兜售,1Dinar有四塊,其實價錢並不是主要的原因,我只恐怕若遊客不斷地購買這些石頭,總有一天,古城的石頭會被拿光。於是我們狠心地向小朋友說"No",估不到絕情的拒絕卻換來他送我一塊印有皇冠圖案的石頭作留念。我深受感動之餘卻趁他不為意時將石頭悄悄放回地上,因為我始終認為,屬於古城的東西,還是留在古城最好。
由於一早出發,當抵達伯特拉已是中午時分,已飢腸轆轆的我們,在伯特拉一家餐廳享用地道午餐醫肚。約旦人吃的食物以薄餅為主,再蘸上不同的醬料作配食,單是那些醬料已達十多款,有的是用豆茸做、有的是加了香料的番茄茸、亦有些是用芝士等製成,實在有點兒眼花撩亂,但約旦人就是用這些醬料,配上薄餅便能飽肚。
入境約旦,只需辦落地簽證,本應一點都不麻煩,旅行社更一早將我們的資料傳真給當地移民局,以防萬一。只是凡事均有例外,當地關員糊里糊塗地質詢我們為何離港時沒有在護照上蓋印,懷疑我們偷渡云云!同行的領隊耐心地用英語跟他解釋,可是關員卻回敬一句"CanyouspeakEnglish?"實在令我們啼笑皆非,可能沒有帶中東口音的英語就不是英語吧!此點亦成為我們整個旅程中的頭號笑位,每次提起,都能令人會心微笑。
簽證: 持BNO須簽證,或抵埗後簽發落地簽證;持特區護照免簽證。查詢:23119203(約旦駐港領事館)
旅行團: 約旦(安曼、美達巴聖城、「失落古城」伯特拉、瓦地倫沙漠四驅車、死海)八天古國探秘之旅,安排騎馬遊峽谷、入住紅海阿卡巴豪華度假酒店,團號ZMA08,團費$6,999。查詢:29288882(永安旅遊)
機票: 乘海灣航空經阿布達比及巴林,翌日轉機至安曼,每日只一班,來回票價$4,730。查詢:29216288(永安旅遊)
時差: 安曼比香港慢6小時
貨幣: 1約旦Dinar約兌10.92港元
旅遊諮詢: 約旦旅遊局網址
鳴謝:永安旅遊、海灣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