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成因是受到過濾性病毒感染,肝臟細胞受損發炎。現時所鑑別出的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庚型及TT型。只有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可長期潛伏體內,致慢性肝炎。
乙型肝炎在香港十分普遍,病毒潛伏期由四周至六個月。常見急性乙型肝炎病徵有疲倦、發熱、無胃口、惡心、嘔吐、黃疸、小便茶色、上腹右側疼痛。嬰兒及兒童在感染後病徵或不明顯。多數成年人可將病毒完全清除而病愈,只有少數人會發展成重症乙型肝炎。一歲以下的幼兒及少數成年人在未能完全清除病毒下,很大機會成為長期病毒攜帶者,或會將病毒傳給他人。部份人沒有病徵,是健康帶病毒者,另一部份人發展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香港約有一成人口是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
乙型肝炎主要經血液傳播,如輸血或受污染的針筒刺傷。孕婦在分娩過程中可將病毒傳給嬰兒。性接觸及密切接觸也可通過體液接觸傷口將病毒傳播。所以應注重個人衞生,避免共用剃刀、牙刷或針筒。
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可預防受感染。基因重組疫苗是由沒有感染性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製成,可引發身體製做足夠抗體,對乙型肝炎產生免疫。
現時所有新生嬰兒都在六個月內接受三次疫苗注射。注射前應將身體狀況告知醫生。注射後一般副作用輕微短暫,針口處肌肉微腫痛。如母親是HBsAg陽性(攜帶者),新生嬰兒另需在出生12小時內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作為被動免疫,可對侵入體內的病毒起中和作用,並逐漸清除病毒。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