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風景:羅大佑的歌林青霞的淚 - 董橋

小風景:羅大佑的歌林青霞的淚 - 董橋

羅大佑填詞譜曲的《鹿港小鎮》唱的是蒼茫的鄉愁:馬祖廟後面賣香燭的小雜貨店是他的家,爹娘愛人都住在鹿港那座小鎮上,台北於是不是他的家,他說他的家鄉沒有霓虹燈;台北尤其不是他想像的黃金天堂,他說那裏沒有他當初的夢想。日子流走,景物變了,他問一問徘徊在文明裏的人:「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的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着這麼幾句話:子子孫孫永保佑,世世代代傳香火」。

四十多年前我和我的幾個同學也去過鹿港那個漁村看到馬祖那座舊廟,我們也許還在那爿雜貨店裏喝過我們那一代人最熟悉的黑松汽水。那天晚上鎮裏起風,我們赤膊躺在黏黏凉凉的草蓆上聽小吳的四叔唱日本老歌和台灣小調,低沉的聲音古老而淒迷。吳媽媽遞了一根長壽牌香烟給我:「少年郎,來台灣好幾年了,你總算聽到真正台灣人唱的老歌!」她說,「國民黨硬要我們做大陸人囉!」暖風裏飄着海產和鹹魚的氣味,撩起討海的人最貼心的記憶,世襲的,綿亘的。
上個月二二八民進黨發動兩百萬人牽手護台灣的那天下午,我想起的是四叔眼眶裏的淚影和吳媽媽髮髻上白蘭花的香氣。這個月三一三泛藍三百萬人大遊行,我憶念的竟是蔣介石時代豆漿饅頭的早點和木頭宿舍裏深夜響起的熄燈號。那是陳年的故事了。陳水扁當政,鹿港吳家的政治悲情早已經在鹹鹹的海風中散逝了;士林蔣家國民黨的流金歲月也在一片本土意識的沁浸下風乾鈣化了。四年執政換來的是暴發後的暴雨,我不覺得台灣人還應該讓陳水扁和呂秀蓮續寫他們的《嘗試集》;可是,連戰和宋楚瑜親吻他們挖不出根的土地竟然又是那麼生硬那麼虛幻。
二二八綠營牽手護台的行動也許確是一次國族訴求和民族自决的宣示,既開放又長遠,泛藍選民可以參加而不會有心理障礙;三一三藍營「換總統救台灣」的遊行也許確然只是特定政黨的選舉訴求,是一時的、封閉的,綠色選民在良心上無法參加。事實是我借鑑香港的回歸往深一層看,海峽兩岸的對峙是歷史的現實也是現實的歷史,只要台灣在政制上富強在經濟上繁榮,北京能對台灣施加的掣肘肯定不會比香港大。民主,台灣有了;本省意識,台灣濃烈了;為了扭轉蕭條創造興旺,民主選舉追求的正是改朝換代給人民帶來的新希望,不是轉移視線把今天內憂的迫切裝扮成明天外患的悲情:藍營聚焦聚對了。

林青霞在羅大佑的演唱會上聽《鹿港小鎮》聽到熱淚盈眶,說她離鄉背井二十年而心從來沒有離開過台灣,說她相信連宋會給台灣帶來富強和繁榮和奇迹,說她哭的是鄉愁而不是悲情,「台灣不需要悲情」:台灣需要的是找回台灣想要的順境,像討海的人要順風,要順水。
(圖)齊白石《菖蒲草蟲》立軸


逢周一、三、五刊出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