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境保護署與私人承辦商達成協議,把打鼓嶺新界東北堆填區產生的堆填區氣體,運往大埔的香港中華煤氣公司廠房,作為生產煤氣的另類加熱燃料。這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於堆填區以外使用堆填區氣體的項目之一。
新界東北堆填區自一九九五年啟用,現時所產生的堆填區氣體量,達致可符合經濟效益供應堆填區以外使用的水平。目前,該堆填區的部份堆填區氣體用作發電,供應堆填區內的設施使用,以及在堆填區內的處理滲濾污水廠用作加熱燃料。
堆填區承辦商「遠東環保垃圾堆填有限公司」會處理該堆填區產生的氣體。環保署發言人說,堆填區氣體經處理後,會輸送到大埔的煤氣公司廠房,以代替部份燃料石油精,有關安排將有助減少礦物燃料的使用和溫室氣體的排放。
經處理的堆填區氣體估計可約於二○○六年初開始運送到煤氣公司,為期約二十五年。
有關項目包括在新界東北堆填區內興建和營運一所氣體處理廠,處理堆填區氣體,確保其達至特定水平,然後經十九公里長的輸送管道,運往煤氣公司的廠房。遠東環保公司和中華煤氣將會分別就氣體處理廠和輸送管道兩個項目投資八千萬和一億五千萬。
香港現有三個策略性堆填區,即新界西堆填區、新界東南堆填區及新界東北堆填區,均有使用堆填氣體生產能源,用途包括運作發電機組,以產生電力供堆填區的基礎設施,及為滲濾污水處理設施提供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