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債券孳息率不可不知

理財智慧:債券孳息率不可不知

有關債券的詞彙,其中一個在報刊之中常常碰見的,就是孳息(Yield或YieldtoMaturity)。
如果用簡易的方法說明,債券的回報率就叫做Yield,或者孳息,是以百分比來量度的。一般來說,債券回報率是指持有債券到期之時,究竟平均每年回報率(YieldtoMaturity)有多少。
要明白甚麼是孳息,最好用實例說明。例如有一隻一年期債券,債券面額(票面值)10000元,年息為2%,一年派一次利息。如果市場上利率亦是2%,那麼這債券值多少錢?

主要收益有二
要計算債券實際價值,便要計算債券未來總收益的現值。

以上例來說,購買這面值10000元的債券,有兩個收益:第一個收益就是年尾可以收回的利息。以票面息率(CouponRate)2%乘以面值10000元計算,便得出債券派息200元;在1年後,債券到期之時,債券持有人亦能夠收回債券票面值10000元。那麼利用現金流量折換法,債券收益與面值的現值會是:
B=I+M÷(1+K)=$200+$10000÷(1+2%)=$10,000
B=債券合理價格
I=年尾派息
M=債券面值
K=市場利率
因為債券的票面息率與市場利率一致,那麼債券的合理價值,就等於債券到期之時所能拿回的本金(面值)。

債價可高可低
問題是,如果市場利率比債券票面息率低又如何?例如市場利率只得1%,那麼債券的吸引力便大得多,結果債券的合理價格便為$10099,比對票面值高出99元。
B=200+10000÷(1+1%)=$10099
因此,只要市場市面息率與債券票面息率不相同,債券價格便與其面值不同,可以高,亦可以低於其債券票面值。正因為債券價格可高可低,因此其實回報便與其票面息率有出入,而這個息率就叫做孳息。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