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公布的新財政預算案,來年其中一項重點計劃是發展生態旅遊,試點包括東平洲及赤門海峽北岸;其實不必等所有設施配套落成,現在已可即時出發,預先來個赤門東平洲生態遊。
記者:戴維浩
攝影:梁翠妍、梁細權
模特兒:Tracy、Chrissie
首站赤門海峽內的老虎笏,前身是政府經營的珍珠養殖場及養魚區,快艇飛快駛至目的地,Tracy喊道:「又話生態遊,坐咗10幾分鐘船,魚都無條見吓……」負責人Edmond即遞上一個桶狀水鏡,着她欣賞水底世界:「嘩!好多嘢我未見過,呢條係乜魚?呢嚿又係乜呢?」珊瑚、水唧、海綿、海苔等種種海洋動植物,Edmond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Edmond繼續介紹漁民的傳統捕魚方法:「以前漁民只會用連繩釣具,一條百幾呎長魚絲綁上50幾條小魚絲,50幾條小魚絲綁上50幾個落餌魚鈎,既可同時捕捉50幾條大魚,又唔會過度捕撈。」還破例借出私人魚竿,讓Tracy與海魚鬥智鬥力,數分鐘後,魚絲晃動,一尾掌心般大小的鯛魚上釣。「釣魚唔一定要有魚獲先好玩,享受當中過程一樣咁開心,釣上嚟條魚太細,應該放生。」Tracy明白到拖網捕撈的破壞性,起菩薩心腸,和鯛魚道別後便放生大海。
釣完魚,再到附近的石灘近距離欣賞海洋生物,以海膽為數最多,偶爾也會有沖上岸的海星、海馬,最有趣的則是活化石鱟。Tracy問:「唔好玩啦,叫得化石又點『活』呀?」別誤會,俗稱「馬蹄蟹」的鱟,出現地球已超過3億年,比恐龍出現還要早,根據化石記錄,鱟的基本體形在過去數百萬年沒有多大改變,所以才稱「活化石」。赤門海峽附近水域原本有鱟,不過由於過度捕食,現在幾乎絕迹。
生態導賞之旅
地點:赤門海峽老虎笏
日期:星期一至日
時間:10:00am至5:00pm
費用:每位$198(包來回船費、午膳、導師費、材料費及手排魚餌,竿釣須自備魚竿)
備註:4人成團,3日前預訂
旅程查詢:巨人假期(27399786)
交通
去程:大埔墟火車站乘75K($4.7),大尾篤燒烤場集合。
回程:大尾篤乘75K($4.7),返回大埔墟火車站。
一年後才發展生態遊,可能會遲了點,因為現在的赤門海峽及吐露港,每天都有漁船拖網作業,無論是一船拖一網的「單拖」或二船拖一網的「雙拖」,魚網最長都可達300多米,網底直達海床,吞噬大小魚類、掃蕩海底珊瑚礁。不斷的過度捕撈,現已嚴重破壞海洋生態,一年後的赤門海峽,分分鐘只剩魚毛三數條,還是現在出發遊赤門海峽好。
Chrissie選香港極東東平洲作生態遊,甫下船,即被島上奇異地貌吸引。東平洲岩層由極薄的沉積岩層層叠組成,層理清晰。遠古地殼板塊活動,令沉積岩從海底冒升,形成現在的地台,但板塊活動力量不平均,致使島上地層由西向東北傾斜。
更樓石是東平洲地標,位置在海蝕岸上,海浪長期侵蝕沿岸岩石節理,當其他岩石相繼倒下,剩下的一組較硬岩石,就是現在的更樓石了。
除頁岩外,島上有趣的風化侵蝕現象亦值一看,Chrissie還欣賞到不少海洋生物,如柄藤壺、海螺、海葵、雞泡魚及石狗公等等,因為潮退,牠們被囚禁於水潭,暫不能回歸大海。
除好好珍惜奇特的沉積岩外,亦要好好保護東平洲的海洋生態,自2001年11月16日起,位於東北大鵬灣的東平洲正式劃入為海岸公園,整個公園佔海域270公頃,島上豎立了漁護署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管理局的告示牌,詳列島上垂釣守則,如放生小魚、最多釣不超過10條魚等。
交通
大學火車站出馬料水碼頭,乘渡輪直達東平洲。
收費:每位$80(包來回2程)
註:渡輪只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提供服務,查詢翠華船務(227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