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沙士襲港期間,駐港外籍人員紛紛逃離香港;疫潮過後,他們對香港的信心似乎經已回復。一項調查發現,在外籍行政人員心目中,本港的生活質素在亞洲區內僅次新加坡,排名第二,且較去年躍升一位,多姿多采的夜生活更為區內之冠,但環境污染問題仍最令他們感到不滿意。 記者:陳沛敏
政經風險顧問公司早前調查派駐亞洲地區的外籍人員家庭,邀請他們對當地住屋、醫療、治安、教育、娛樂等方面評分,由零至十分,愈低分代表愈好。昨日公布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新加坡繼續名列榜首,以二點七一分連續四年成為他們心目中亞洲區內生活質素最好的國家,但得分稍遜去年。香港的得分則有改善,以三點五八分躍升為第二位。
調查機構指出,去年初進行調查時尚未爆發沙士疫潮,但當疫症爆發後,外籍人員家庭在港的生活條件瞬即惡化。在那段充滿壓力的日子,不少家庭逃離香港,部份公司根本找不到員工填補派駐本港的空缺;國際學校停課,要透過互聯網上課;人們不敢行近醫院或醫務所,避開食肆、酒吧等公眾地方。不過,去年六月底當疫潮漸過,香港的氣氛很快反彈過來,令本港在今年調查的得分較之前的十二個月有輕微改善。
報告形容,香港可能是亞洲最國際化的城市;若享有能應付高昂的住屋及教育開支的薪酬,也是工作的好地方。不過,若僱主在這方面不那麼慷慨,他們派駐本港的外籍人員生活便不可能那麼奢華,尤其是港府最近修改規定,禁止外籍人員配偶和家屬工作,也令他們的生活更艱難。
在各項生活條件中,本港在「個人安全」方面的得分最佳,夜生活獲得的評分更與泰國同時排名亞洲區的第一,但住屋方面的得分明顯較差。報告指出,本港的租金自九七年以來急速下滑,但過去半年已開始回升,相信物業市場處於復甦初期;新加坡在控制租金方面卻較佳,用同一租金可在當地租得更大和更好質素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