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最後武士》中,湯告魯斯因對日本劍道深深着迷,從而苦練劍術,終成劍道高手。在香港,劍道雖是一項相當冷門的運動,但劍道除可鍛煉自信、冷靜及強健體魄外,其不怕艱巨勇於面對挑戰的無畏精神,很適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之上。
文:曾雁平?圖:黃賢創
據香港劍道協會副會長梁細雄表示,劍道在日本並不視為運動,而是武術,但在其他地方則大多視之為搏擊的運動,他說:「學劍道的當然能強健身體,令身體更靈活,加強自信,並且能冷靜地作出判斷。另外,劍道是講求禮義,故我們出入道場也要行禮,有日本的劍道高手指導,其實將劍道那不屈不撓,勇於面對困難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如做事未如理想絕不可放棄,反之要進行檢討及反省,再接再厲。」
不過要學好劍道則不是容易的事,因訓練過程相當辛苦,單是學基本功最少要半年至八個月時間,而且經過長時間訓練才可正式上護甲,接受進一步的技擊訓練。在學習過程中很講求劍手的毅力,在學好基本功的同時還會學劍道的呼吸技巧,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浸淫,才能在比賽達致「氣劍體」三合一,故要學劍道不是短時間就能有成績的運動。
學了劍道四個月的執業律師Nana表示,暫時覺得學劍道不是太過困難,訓練過的運動量也不低,而且還有效減低日常生活所帶來的壓力。
八四年代表香港參加漢城奧運的劍擊的梁細雄表示,劍道與劍擊分別甚大,他說:「劍擊講求速度及靈巧性,對運動員的速度及反應要求較高,故三十歲已經視為老將,但劍道則較耐玩,只要學曉劍道之中呼吸心法,懂得如何用丹田呼吸,在看準機會連人帶氣及出劍(即氣劍體),就算五、六十歲也不一定輸給年輕人,故劍道可說一種終生受用的武術運動。」他透露,曾見過些六、七十歲的七、八段劍道高手,可憑經驗及技術,連續擊退多位年輕劍手。
問到香港劍道的發展時,梁副會長表示,雖然劍道協會早在八十年代已成立,但上任會長不太主動推廣,故要到近年轉換領導層才較為大眾認識,目前全港約有一千人參與,而在上月的亞洲劍道邀請賽中,港隊在男女子團體中取得第二名,可說近年一大突破。
劍道的有效打擊部位為頭部(包括正面、左右面)刺喉、腹部(左右腹)及手部(左右手腕),這些都是劍道的要害部位。
要留意的是攻擊時,整個動作是不能間斷,擊刺時也是一樣,務求令到整個動作利落姿勢優美,氣勢及精神飽滿,顯現強而有活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