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以南部一個貧農之子,靠自己才智和努力,一步步的打拼,先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最高學府的台大法律系,然後加入反對派行列,參選市議員、立委、市長,四年前更登上總統寶座,被喻為台灣奇迹,也是台灣民主化的最大成就。可是四年下來,台灣在阿扁執政後經濟千瘡百孔,失業率與日俱增。看來,在選戰中戰無不勝的陳水扁,打天下功夫一流,治天下功夫則不敢恭維了。 中國專題組
陳水扁是民進黨的首號「戰將」,自一九八一年高票當選台北市議員後,轉戰過立委、台北市長、甚至總統選舉,大多是戰無不勝,最大的敗仗是九八年競選連任台北市長時,被國民黨的馬英九拉下馬。但是,自幼在逆境中奮鬥的陳水扁,很快重新振作起來,挑戰總統大選,最後打敗泛藍的三組候選人連戰、宋楚瑜和王建煊,創造台灣的歷史:第一次政黨輪替。
但是,得天下者不一定懂得治天下。且不說兩岸關係四年來沒有寸進,以及族群分化愈來愈嚴重,僅經濟一項已是他執政最大的敗筆。四年來,台灣失業率幾乎增加一倍,失業人數超過五十萬人,不堪生活壓力而自殺的有三千多人;股市下跌了三成五,經濟一度負增長……。
阿扁執政一無是處嗎?對他的支持者而言,其實不然。陳水扁在任內推動過政治改革、教育改革、金融改革、財政改革,增加對原住民的扶持,並把更多資源向南部傾斜,減少南北差距。此外,他也努力推動本土化,推廣台語、客家語,在護照上加註「台灣」。
經濟差或有外圍因素影響,也有在野黨控制立法院進行掣肘,但陳水扁政府朝令夕改,財經政策左搖右擺,卻是不爭的事實:「核四」停建後又復建,三通突然叫停,金融改革受到反對後無疾而終。這都是陳水扁政府的傑作,令商界無所適從,教育界也忍無可忍,去年十萬教師、十二萬漁農民上街抗議政府的政策就是明證。而且,阿扁的政治使命感太強烈,所有政策都要服務於本土化這個政治目的。在此情況下,政策又怎能對頭呢?
最令支持者失望的是,陳水扁原來也跟國民黨一樣,在財經政策上向大財團傾斜,忘記了當年在野時照顧勞工的承諾。而且,阿扁以前猛烈批評國民黨黑金,也不過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當他入主總統府後,同樣與大財閥眉來眼去,同樣收受政治獻金,同樣安插親信到國營企業,而「第一夫人」吳淑珍更利用內幕消息來炒股,比國民黨人猶有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