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察覺未求醫 日後隨時復發<br>幼兒都會中風影響成長

難察覺未求醫 日後隨時復發
幼兒都會中風影響成長

【本報訊】切勿以為中風只是「老人病」,有腦科專科醫生表示,中風並非只是年紀大的人才會患上,年少至幾歲,甚至幾個月大的幼兒都會出現中風現象,但卻不易被察覺,嚴重影響成長,日後又會隨時再度發病。 記者:陳倩雯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腦內科副教授張德輝表示,中風即腦血管病,患者腦部血管因突然缺血或出血而導致病發,年長人士中常有發生。他引述醫院管理局的統計數字,每年因中風而入院的人次逾二萬人,佔全年中風入院人次的五分之一;每年因中風死亡的個案逾三千宗。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齡為六十五歲,女性則為七十歲。

近年有上升趨勢
但張德輝發現,近一、兩年所接觸的小兒中風個案較多,相信小兒中風的個案數目有上升趨勢;患者的年齡只有五、六歲,甚至小至一歲以下。小兒中風的成因與成人不同,一般與高血壓、吸煙及飲酒所導致的血管硬化無關,多數小兒中風個案是因出生時腦部缺氧、腦部受感染及受傷所致,也有部份與先天性血管病及心臟病有關,遺傳也是一大因素。
張德輝指出,由於小兒不懂表達,不少小兒中風個案在首次發病時都不被察覺,家長往往在兒童病發多年後,見其身心發展緩慢,求醫後才知孩子曾中風,「有時佢行路行得唔好,就以為只係整親腳,咁就錯失咗診斷嘅機會」。
他呼籲家長留意小兒的活動模式,發現有不尋常的地方應盡早求醫,否則可能會影響其智力發展,並增加日後中風復發危險性。但他強調,中風復發視乎多種因素,包括腦部的損壞程度及有關兒童是否先天性血管病患者等,也有部份兒童患者的腦部在發育時會重生細胞,修復腦部損壞的地方,不再復發。
港大解剖學系系主任蘇國輝說,世界各地正積極研究治療腦中風的新方法,在骨髓抽取幹細胞,轉代為腦細胞後注入腦部受損地方,以作修復之用。香港腦科基金會今日起舉行「腦關注周」,舉辦講座讓市民認識腦部健康。

家人鼓勵助抗病
六十五歲的陳旭潮六年前在街上被劫,暈倒時腦部先着地,從此右邊身體癱瘓,動彈不能,住院四個月。他曾經想過放棄自己,後見太太冒着黑色暴雨也要到醫院探望他,激發他積極復康。他現時除走路時右腳有點拐外,身體活動及心情已完全康復過來。
七年前曾中風的五十五歲莫關雁卿,面對危疾也沒有沮喪,雖然中風後完全聽不明白別人的說話,但仍堅持攻讀工商管理博士,終於克服障礙,取得博士學位。她並計劃出版自傳,講述抗病過程,勉勵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