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面對經濟低迷、建築費有限及行業北上的影響,參與香港建築師學會2003年年獎的作品,由前年的八十二項減至去年的五十八項,但贏得今次全年建築大獎的,是一座充滿環保意識及設施的商業大廈─北京道一號,實屬難得;而其他獲獎作品,一貫以設計簡約獨特,及脗合本身主題和創意而奪魁。 記者:張嘉雯
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的獎項分為五大組別,包括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建築大獎;香港建築師學會優異獎;會員香港境外作品獎;會長獎狀及主題建築獎─都巿設計(見表)。大會昨日宣布得獎名單時解釋,近兩年經濟低迷,私人建築項目減少,參賽作品由前年的八十二項減至去年的五十八項,主要是受到建築費有限及行業北上所致,但小型作品及境外作品則逐漸增加。
近年屢獲殊榮的建築師、許李嚴建築師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嚴迅奇,憑北京道一號商廈項目,獲今次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建築大獎。其作品的帆形設計,除與鄰近的文化中心相呼應外,並考慮到商廈底層及頂層的餐廳,需要較多靠窗位置,中層的辦公室以實用率高為主要的原則。
「以前嘅人多數用反光玻璃,同樣有隔熱效果,但係其實係將熱量反出外面,咁對人哋都係唔好呀!」嚴迅奇解釋,三層透氣玻璃外牆系統能提高透光度,較一般質料貴一成,首兩層玻璃用作隔音隔熱,第二層及第三層玻璃間則放置電腦控制的百葉簾,根據陽光強弱自動調節角度,能量則來自樓頂的太陽能發電板,引入海景及陽光之餘,也照顧到能源效益。
決心將環保概念加入作品的嚴迅奇,感歎環保作品成本較高,缺乏政府的鼓勵根本難以支持。北京道一號商廈連結了附近的行人隧道,將來更會連接水警總部,結合公共及私人空間。
私人項目固然受制於資金,公共項目也有不少挑戰。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優異獎、位於石硤尾的公共衞生檢測中心,將衞生署四散各區的實驗室集中一處,建築師除要滿足各實驗室的獨特要求,又要留下靈活改動的空間;中心頂部的「隱形」煙囪匠心獨運,透過壓力令廢氣升至高空才散開。
捧走會長獎狀的西貢海濱公園改善工程,受資源所限,不能開設新火牛房,建築師景國祥特為園內餐廳設計玻璃摺門,採納自然風代替冷氣;又在園內加設「踏雪尋梅」的棋局裝置,「希望香港經濟都會好番,好似棋局咁,一步一步捉番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