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珍 - 陶傑

余麗珍 - 陶傑

余麗珍死了。以上一代中文修養的濫調,叫做「一代名伶,回歸塵土」,以時下愛國瘟疫的八股,叫做「香港人的母親,永遠停止了呼吸」。
因為余麗珍主演的一場「雪地產子」的「經典」——受到政治迫害的余麗珍,在嚴冬大雪的一座茅房裏大肚子待產,飢寒交迫,感懷身世,含着一泡溜溜的眼淚,在床上唱了一大段廣東戲。唱着唱着,余麗珍開始胎動,撫摸着大肚子,「哎吔」了幾聲,鏡頭一轉,就已經淚汪汪地捧着一個洋娃娃做的小孩。余麗珍的粵曲還沒有唱完,她竟然還有氣力,一面哎哎呀呀磨着那長長的一句,一面張開她的「倒及牙」,事半功倍地咬斷了一根臍帶。
全因為這場戲,在粵語殘片電視螢光屏前的我們看得目瞪口呆。因為有余麗珍,不必由政府高官呼籲市民要孝順,一代香港人知道生孩子不是石頭迸爆出來的。還有許多小學生的男女精英,當年看了這著名的一幕,暗暗立下大志,決定長大了要唸醫學系的婦產科或讀護士,只為了不必讓天下所有的貧苦母親,將來生孩子的時候都像余麗珍那樣受苦。

因此,當中國總理溫家寶一臉肅穆,在一個冬天出訪外國之前,吟了一句新詩:「為甚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的時候,也令人油然而同情他的「余麗珍情結」。中國的宮廷,永遠存在着余麗珍和李香琴的權力鬥爭。例如當周恩來是余麗珍,江青自然是李香琴,趙紫陽是余麗珍,李鵬就是李香琴。不止溫家寶「余麗珍化」的唱詞對白在向中國人民暗示中南海另有「西宮」,而且在特區,當李柱銘成為余麗珍,自然有數不清的李香琴,而董特首一早已經淪為昏庸糊塗的靚次伯。
余麗珍的一泡流不完的眼淚,就跟她唱的那一截雪地產子戲一樣,預示了中國婦女的消極屈從,中國知識份子的忍辱負重,以及中華民族逆境自強的改革陣痛——無論余麗珍有多慘,只要她並非不育,明天會更好,就會生下一個長大之後將為她報仇的林家聲和蘇少棠。余麗珍是香港人共鳴分享的一支《受難曲》。
因此余麗珍之逝世,不僅令人覺得她從未獲得董班子頒授中文大學名譽社會學博士而遺憾,而且其實是繼「哥哥」、「梅姐」逝世後香港人感情的致命第三擊。今天的「國家」,張口並大罵香港人不愛國,在隆冬之中還送來了CEPA,其實還不忍咬斷那一截臍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