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古廣場搵地方開餐時撞見自由行散客,男的戴廉價招牌鴨仔團帽腋下夾個皮包包,女的吊腳褲,男女一行個個都穿皮鞋。男人拖着鞋底在商場滑磨的聲音,很標準,就像他們發話時尾部總是會來一下「舌」的一聲,這個手機的價錢嘛,「舌」……怎麼說呢,打個折好吧。這個鞋跟磨地和「蝕蝕」聲,香港人怎也模仿不來。
晚飯時間,相信內地客也是搵食,太古廣場的選擇不算多。比起大角嘴一帶舊樓門口的鐵閘,幾下手勢單手便可以拆下來,或者將醫院與大型屋村附近的坑渠蓋掘走斷斤秤倒賣,太古廣場顯然太高檔,太難落手,長駐下去,肯定行蝕鞋底餓壞胃。
自由行表述的自由,是沒有愛國底線的。自由行乞的團隊假使懂得快閃,避過掃乞組耳目,一樣可以海闊天空。上次過海到文化中心睇WayneShorter,連接中心的行人隧道中央,一對內地藝人在表演京曲京胡。那位造手滑稽豐富的大娘,頭上插了一朵紅花,次文化得「好姨」,勁可愛。反觀在通往IFC的天橋打躉的一個本地丐幫,老是死命吹響一隻口琴製造噪音的惰性,內地競爭力遠遠睇高一線,香港上至煮粥的財爺下至要飯的丐爺都欠缺想像力。香港人呀,大概就是廣東省那位檢疫部長教訓無綫記者呂炳權時,動肝火說的,你們憑甚麼禁制輸入廣東省健康沒問題的活雞!真是!澳門人可敢作敢為!咦,呂炳權採訪完禽流感新聞發燒入院,康復後又再北上踩場,同志,難道你不覺得他敢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