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上周曾升上1.24美元中位,最後才乏力而回落。若歐元多升數十點,便會令筆者上周指「歐元跌回1.20比升破1.25的機會為大」的預測落筆打三更,如今卻正好給予本欄讀者一個在1.24美元上趁高拋售歐元的機會。相信有依筆者建議沽歐元的朋友,逾200點利潤可以手到拿來,就算尚未平倉,入市位既理想,亦不妨多坐一會兒。
讀者M君來信問筆者,近期曾表示要配合基本因素和技術因素入市,可以增加勝算,但如果技術走勢與基本因素背道而馳,又如何是好?
其實近期的滙市走勢與M君的問題可謂不謀而合。利淡美元的因素,如龐大雙赤、息差劣勢,甚至美國本土的安全問題均懸而未決,再加上另一項不利的新因素,便是美股近日節節滑落,但美元仍成功扭轉早前的疲弱走勢,而圖表亦顯示美元已脫離下降軌,如歐元便已形成雙頂的劣勢。在此情況下,究竟應該相信基本因素,還是信賴技術形態?
要解答此問題其實不難。首先大家要知道,滙市的交投,佔了9成以上是與投機盤有關,實質的需求只佔一個很小的比重。明白此點,便會了解市場交投主要由炒家主導,知道順勢而行的重要性;而順勢而行,當然是要看圖表所顯示的趨勢。
至於基本因素方面,若相信最近日本財金官員經常提在口邊的「滙價最終要反映基本面」此番偉論,語氣之間其實已透露了基本因素只是主導長期趨勢,滙價或會被短期扭曲,未必可以如實把基本因素反映。
因此,大部份炒家都會根據技術走勢作為入市的依歸,反而視基本因素為輔助工具。如兩者能配合,自然大大增強了入市的信心,否則,亦會先看技術因素,把基本因素暫時擱置一旁。尤其很多技術走勢信徒均持有一個信念,就是圖表走勢已把所有因素,包括基本因素包含在內,有些人甚至不會理會外間發生的任何事,只拿着圖表走勢作為入市唯一指標。
我們所謂的「順勢而行」,其實是跟着大隊走,避免與大多數人對着幹。所以我個人相信,當技術走勢與基本因素出現矛盾時,仍應優先留意圖表上所傳遞的信息,不要被基本因素動搖了信念。
要補充的是,雖然利淡美元的因素仍懸而未決,但炒這些消息已炒了一段不短時間,其間美元亦已下跌了不少,縱使跌幅未有完全反映不利因素,相信亦已反應了大部份。不要忘記,金融市場炒的是預期,只看眼前便很容易落後於形勢,輸面自然比贏面大。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