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買公用股看發展潛力

陸叔理財:買公用股看發展潛力

一直以來,公用股的投資價值在於有穩定的股息派送,以及在跌市時作為資金避難所,因此在牛市的時候,公用股都會跑輸大市。觀乎近期公用股表現都不俗,除了因為大市步入調整期,吸引了一些「保守」資金流入公用股外,某程度上亦與公用事業積極向國內發展有關。
本地公用事業得以向北拓展,很大程度是國有資產減持機制下出現的副產品。
直至02年年底,國內國有資產及國家涉及股權持有的企業接近16萬家。為了迎合加入世貿後所面對的外來競爭,中央政府已多次表明,希望把一些「不合格」的國有企業淘汰。
但是,中國暫時沒有可能一下子將沒競爭力的企業關閉,唯一可做的,是引入外來的經驗,去改善國企的營運方式,如透過減持國有資產予策略性投資者,組織合股企業。

放眼國內成趨勢
過去幾年,部份本地公用企業已入股國內公用事業機構。例如中華煤氣(003)以2.72億元人民幣收購了深圳燃氣合營公司的30%股份,主力負責提供燃氣供應的專門技術,換取50年期燃氣服務專營權。除此之外,中煤在國內有十多個投資項目,其中一個是斥資6億元人民幣,在南京建立國內的天然氣合營業務。
又例如中電(002)目前在利潤管制協議(SOC)下,本來可以穩賺15%股本回報及13.5%債務回報,但也主力出擊,投資了幾個國內電力項目,希望替股東賺取一些「管制利潤」以外的盈利。
另外,九巴(062)亦斥資5億元人民幣購入深圳公共交通集團35%股權,希望染指國內客運運輸事業。

合股經營新試點
中國政府先以公用事業作為合股經營試點,既可收減持國有股之效,又可以向外取經,可謂一舉兩得。
由此可見,目前投資本地的公用股,並非單純看其穩定的派息政策,還要着眼它在內地的增長潛力。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