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是何物?美國女科學家費希爾自稱找到答案:就是人體內的化學物質。她指出,人體內有兩種化學成份會令人產生戀愛感覺;若進一步研究,或將可研製出真正的「愛情藥」,怨侶服用後,說不定可再墮愛河。
五十八歲費希爾是著名的紐約拉特格斯大學人類學家,花八年完成她新作《我們為何戀愛:浪漫愛情的本質和化學原理》。她在書中引述實驗結果稱,相信人體內的多巴胺(dopamine)和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就是令人產生戀愛感覺的主要東西,讓人容光煥發、精力充沛、滿懷思念、難以入眠、茶飯不思。
同時費希爾留意到戀愛中的人,體內血清素(serotonin)水平有下降迹象,顯示假如真的要製造「愛情藥」,可能還要加入抑制血清素的成份。若此說成立,亦顯示服食抗抑鬱藥的人可能較難談戀愛,因為抗抑鬱藥會提高血清素水平。
實驗中,她為八百名熱戀中的大學生進行腦掃描。她首先給他們看情人照片,然後對比一名普通人照片,和計一條數學算式「洗腦」,前後歷時十二分鐘,共拍下一百四十四張腦掃描照片。
結果費希爾發現學生在想着情人時,腦部某些部份用血會較多,顯示特別活躍。她相信這是由於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和血清素作祟。
她說:「我知道這三種成份在腦部某些區域特別重要。只要能夠進一步證明哪些區域在人們有戀愛感覺時特別活躍,便有機會證實與哪些化學成份有關。」
她續稱,只要找到準確成份,加以仿製,有可能在實驗室製造出令人產生戀愛感覺的「愛情藥」,即使已日久生厭的夫妻也能愛火重燃。但她同時承認,問題在於這種藥難以指定戀愛對象而生效。
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