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仍然對在家教育的可行性心存疑慮,尤其擔心孩子在家接受教育,少與同輩接觸,會延誤孩子的社會化(Socialization)進程。這顧慮沒有必要。
首先,在家教學並不代表孩子整天只留在家裏讀書。透過參與課外活動,例如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他們同樣有充份機會與不同年紀的孩子接觸,從而學習如何交往。外國的經驗告訴我們,在家教學合法化後,家長們都會熱心的成立互相扶持小組(support-group)。
這些小組定期舉辦各種不同活動,使接受在家教育的小朋友有機會互相認識和交往,而家長亦可在碰面時交流教育心得。美國的一項調查指出,只有1.7%在家接受相等於第四班教育程度的兒童,每天花4小時或以上於看電視,而全國則有38.5%的第四班學生這樣做。換言之,在家接受教育的兒童由於少看電視,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參與課外活動,從而交朋結友。
美國一份博士論文曾對兩組分別來自在家教學和傳統學校的兒童作比較,結果發現兩組學生在社會化的程度上並無顯著分別。
更出人意表的發現是接受在家教學的兒童比那些接受傳統教育的兒童更少行為上的毛病,論文從而指出兒童的社會化發展似乎更多的建基於與成年人的接觸,而不是透過與其同輩的交往。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家教學不會阻礙兒童的社會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