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務院在香港7.1大遊行後成立的港澳研究所,除了所長、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朱育誠熟悉港澳事務外,研究所網羅了內地一班研究香港問題的專家,當中包括專門研究美國與東亞關係的學者在內,顯示北京關注處理香港問題可能造成的國際影響。
朱育誠日前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港澳研究所在北京的辦公室設於中關村湖北大廈,研究所下設政治研究室、經濟研究室、社會研究室及綜合研究室等。研究所成員全是熟悉港澳事務專家,包括「四大護法」之一、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蕭蔚雲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北大國際法研究所所長饒戈平;專門研究美國與東亞關係北大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袁明等。
港澳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張漢林曾主力起草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CEPA)的文件,他昨日在北京表示,中央現階段的評估認為,香港的經濟一旦離開內地,仍然可以生存,但很難回復昔日的繁榮和發展,因此無論香港的政制爭議怎樣發展,中央都肯定不會不支持香港的經濟,或是採取經濟上的懲罰性措施。
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昨表示,中央成立港澳研究所並不代表政制發展專責小組未能夠反映港人的聲音,歡迎內地多了解本港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