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伯說:「政制發展是家事」,「外國不應干預我們的家事」。
原來董伯六年多來,都把管治香港的事務當家事來處理。而一家之內,是沒有權利義務的清楚界定的,子女對父母要孝順,父母對子女要照顧。處理家事,無法治可言。每天報上都有許多「家事」。虐兒是家事,虐妻也是家事,早幾天發生的婆媳相爭導致丈夫跳樓自殺也是家事。
按董伯的管治邏輯,這些家事,鄰居都管不得的。
………………………………
李祖澤建議中央設立機制審查香港治港班子不遂,於是提出新主張,建議全國人大組織「宣講團」,向包括法官在內的治港班子宣講《基本法》。兩會閉幕前,中央突加插一項「基本法頒布十四周年紀念活動」,由梁振英和大陸「護法」宣講《基本法》。
仍是文革時的花招,文革派看「文攻武鬥」行不通了,於是舉辦「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實際上是藉學習班來鬥爭異己。
………………………………
何志平回應辦《基本法》學習班的建議,形容「學習《基本法》等於愛國一樣,等於孝順一樣,是永遠都不會夠的。我媽媽成天說我孝順不夠。」
政制發展不是依法辦事,而是「家事」;「家事」等於孝順;孝順等於學習《基本法》。何志平對此領會最深。
………………………………
最新民調顯示,董伯的評分再下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說,這顯示董伯出席北京兩會時的講話有反效果。
在法治社會成長的香港人,習慣依法辦事,對董伯的「家事」之說自然反感。
………………………………
有百分之三十七的市民,對唐英年的首份財政預算案表示滿意,不滿意的只佔百分之十二。
倘若不是董伯在北京提早洩漏預算案中關於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達百分之六的「喜訊」;倘若唐英年的「自訂車牌」的計劃不是繞過廖秀冬,直接找運輸署長霍文;倘若唐英年不是學了京官語言,罵評級機構「說三道四」,相信市民對他的預算案的滿意度會更高一些。
………………………………
唐英年解釋預算案封面白底紅字的含意,表示,「白色代表『開始』,紅字代表『警惕』,因為今年是一個赤字預算案,我們要警惕!」
若按中國共產黨的傳統解釋,「白色」代表「恐怖」(白色恐怖),「紅色」代表「革命」(紅旗飄飄)。唐英年的解釋似有點「政治不正確」。香港老百姓則希望不是「革命」來臨,白色恐怖「開始」。
………………………………
據報道,民建聯身兼人大或政協的人士,在北京兩會期間,與內地官員及省市代表閒談時,對方都視民建聯有如「受傷的孩子」,予以安慰;港澳辦主任廖暉更為民建聯在今年九月的立法會選舉打氣。
這很符合「家事」的取態。只不過,中央的打氣,會不會在港人的自由投票中,效果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