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崛起之後,浦東成為上海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君悅酒店所在地)就係浦東地標,香港有馬主胡先生,大概係上海(浦東)人,名下馬匹皆以「浦東」為名,以前賓康馬房嗰匹「浦東之星」連贏六場,今季之「浦東精神」亦贏過兩場。講馬佬猛講「蒲東精神」,個個人去上海,都去「蒲東」。呢日食飯時間,碰到中文大學教務長何文匯教授,佢係正音專家,聽見我哋講「蒲東、蒲東」,立即放低筷子,對我哋講:「浦東不是蒲東,係合浦珠還之浦,係岸邊、沙灘咁解,浦不可讀作蒲,以前有藝員將日本藝人『三浦友和』讀成『三蒲友和』,跟住香港人就把浦東讀成蒲東,𠵱家無綫電視新聞就讀『浦東』,不讀『蒲東』,你哋應該學習。」
俾教授教訓完,返屋企查中大出版嘅《漢英小字典》,「浦」音pou(如浦口);「蒲」音pouh(如蒲公英)。我哋成日講「蒲東」,錯晒。據一啲資料講,春秋時代楚國春申君為丞相,曾到今日之上海,疏通河道、河口,後人紀念春申君,稱上海為申,以前就有張《申報》;因浦為岸,春申君本姓黃名歇,故此上海灘頭古名係黃歇浦,後簡稱黃浦;知道「浦」嘅本字意思,就唔應該將佢讀為「蒲」啦。浦之東為浦東,浦之西為浦西,大家以後知道點樣讀字,電台講馬明星,請改正,「浦東精神」唔係「蒲東精神」呀。不過香港𠵱家幾乎人人叫「蒲東」,要糾正之,未必咁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