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飽港人會否抗爭

溫飽港人會否抗爭

毛孟靜

說李柱銘訪美對香港政改毫無幫助,是意圖「一句打殘」式的講法。國際關係,除了英國老是熱烈哈巴地跟美國作個「打死不離親兄弟」狀,在國與國的政治層面上,往往是透過語言文字打出的一場心理戰。華盛頓閒閒一句把香港政改扯進中美關係,北京不可能不將之備案。
不然,美國對香港問題有異議你不要聽,那麼美國對台灣問題有和議,你又要不要聽呢?
北京新領導層打這種心理戰,端的是高手。一個新鮮突出的例子,是胡錦濤談鄧小平與一國兩制。
周一,美資的《國際先驅論壇報》,在內頁以顯著篇幅登了一條法新社發自北京的新聞,標題是「中國尋求『檢討』香港政策」(Chinaseeksreview'ofHongKongpolicy)。香港政策,說的是一國兩制。說話的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
一讀的印象,是北京正式對香港企硬:有外人質疑一國兩制如何在香港實踐?那先讓我們來檢討檢討這一國兩制的原則。

香港讀者讀了,卻也摸不着頭腦。胡那些話,是接見董建華的時候說的,本地新聞界也廣泛報道了,當中固然沒有「檢討」的字眼,語氣也似乎是一貫的溫婉。他的原話,是督促「重溫」鄧小平對一國兩制的論述,有助指導一國兩制的實踐。但在新華社的英文稿中,卻給繙譯成「ItisnecessarytoreviewDengXiaoping'stheoryononecountry,twosystems',whichisstillplayingasignificantroleinguidingpractice.」
按理,官方譯稿經過重重審批,不會一時失誤。這一番詞不達意,由原本輕巧的「重溫」,透過英文成了硬朗的「檢討」,既讓老外嚇一跳,也讓懂中文的中外人士疑惑,但覺深不可測,只能靠估。
純粹靠估,胡錦濤不管腔調姿勢如何平和,他那番話的訊息,是已經一手把香港政改爭議拉出了《基本法》範圍,捧放在令香港人心理上吊上吊落的政治層面:《基本法》確是重要,但鄧小平的講話就更重要。

就令由曾蔭權領導的政改小組近日的登報廣徵民意,問市民對《基本法》中的「循序漸進」等條文意下如何,幾乎成了無關宏旨一舉。
問題是,市民去回應這份問卷,效果或真的無關痛癢,但因為覺得無關痛癢而不去回應,就讓中央有更大條道理確定,香港人根本不熱衷甚麼普選。
北京不相信香港真心要普選,也並非全然一廂情願,毫無道理。七.一大遊行的引發點,自然是官員硬銷二十三條的惡形惡狀,及由「買車避稅」醜聞積聚起的民憤,但顯彰的社會氣氛,是那段日子經濟差,老闆夥計攬着哭,遑論失業那一大群。但葉劉淑儀及梁錦松兩名肇事官員已經迅速消失,而在祖國大力支持下,香港經濟已頗見起色,樓市大力蠢動就是最好證明。
香港人還該元神歸位,忘記政治,這也該就是溫家寶呼籲香港團結,專攻經濟的隱含訊息。但中央旗下罵人不愛國的話,卻愈用愈烈,由起初令人皺眉的滑稽,演變至令人扼腕的荒誕,透過嘍囉的文字語言,令人反胃。
反胃?也許等如心理戰成功,真的,政治何其擾人,搞經濟就好嘛。
但說到底,胡溫領導仍留有一線餘地,也就是李柱銘重複提到的,領導人還未曾說過不准○七、○八年普選。只是,不說不說還需說,還看等到何時。
近代史上的人民抗爭,基本確是皆因不得溫飽。還看基本上得溫飽的香港人,是樂於重複歷史,還是敢於挑戰未來。
……………………………………………………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文章隔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