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生命軌迹,命運卻讓一些人誤闖禁區,做了迷途的小羊,在黑夜中看不見、摸不着前進的方向,但慶幸有這麼一群人願意當現代牧羊人,他們就是願意聘請釋囚的開明僱主。 記者:張嘉雯
「成日擔心自己做唔嚟,老闆好好,好諒解我。」今年十九歲、個子嬌小的李小姐,難以令人相信她在十五歲時因毆打他人被判入大潭峽更生中心;兩年前出獄後,當過售餅員,後來一度失業,令她陷入迷惘及沮喪中,終日躲在家中。「後尾係佢哋(懲教署)幫我搵到𠵱家呢份工作。」
李小姐昨日出席懲教署的更生人士就業研討會時說,在年半前加入首飾設計公司,老闆是外籍人士,但她的英語能力有限,兩人只能以手勢溝通,幸好老闆予以體恤,觸發她的工作熱誠,「最開心係俾人發掘到原來自己都可以做得到……我會自願加班,𠵱家做得幾好,可以獨立完成工作。」
她亦主動告知同事自己的經歷,同事也很接納。「自己有過一段唔好嘅經歷,有時俾人問起自己嗰段時間發生乜事,就好冇信心,自己過份敏感,覺得人哋『有骨』,但我𠵱家已經跳出咗呢個時期。」她現在不斷進修英文,盼做得更好,開舖頭,建立自己的品牌。
回首過去,她認為自己太衝動,中學時代抽煙、打架、逃學「樣樣做齊」,中二時更被校長要求自動退學。百無聊賴的日子,她因為「俾人蝦」,所以用拳頭「蝦番人」,全賴懲教人員的話令她猛然醒悟,做好人「唔係太難」,「佢同我講,紀律係好重要嘅,如果你自己都唔珍惜自己,邊個珍惜你?」
她自此不斷進修,更在設計比賽中勝出,「係咁大個女,最令阿媽值得自豪嘅一次。」她認為多數更生人士都只是一念之差做錯事,願意努力學習及改過,只是缺乏就業機會,不少人被壓低工資。
清潔服務公司負責人甄瑞嫻去年開始聘用更生人士,坦言最初「冇乜信心」,及後發現他們工作「落力又快手」;速遞公司的經理迪倫稱,自己過往對釋囚有偏見,覺得他們做事不認真,後來有很大改觀,「同時下嘅年輕人比,佢哋願意承擔責任,令人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