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收購利東街重建,印刷業商戶到立法會投訴求助,要當局為他們覓地遷徙,還他們一條「印刷街」。這個要求極難做到,但我卻是對他們的盼望深感共鳴。
不久前一個仍然寒冷的黃昏,蕭教授剛自耶魯回港,我倆在她家喝完下午茶,談了半天還有許多話要談,於是一起出外吃晚飯。乘車到了灣仔,因為肚子不餓,就順便先在附近的老街漫步。到了一條盡頭路,只見兩旁都是印刷中西喜帖及婚禮用品的店舖,走近細看,窗櫥內陳列的喜帖林林總總,有的設計新潮,有的式樣傳統,中西皆備,還有讓來賓簽名留念的禮簿、喜筵上的紀念小物件如餐單、火柴盒、鏤花筷子等等,甚至給伴郎伴娘的精緻禮物,一應俱全,甚麼都想到了,整體看上去喜氣洋洋,活潑可愛,令人讚歎。
我們那一輩,婚帖只有庸俗和優雅兩式,優雅的又只有中、西兩個選擇,中式是大紅燙金,西式是雪白或牙白燙金或燙銀,不然就是純黑,規格嚴謹,沒有人弄花樣,思之不能無憾焉!
可是街道上空拉着橫額,建築物牆上貼滿口號,告訴我們這條富有特色的短街正面臨消失的命運,拆建在即,憤懣和焦慮之情,在標語裏表露無遺。
蕭教授這位社會人類學家自然大感興趣,我這名立法議員卻回想着上屆通過的市建條例,當時擔心的情景,今天果然出現了。也許,計劃順利,將來重建的利東街會比現時環境優美,但是特色消失,對於文化風格豐富的灣仔區來說,必然是個難以彌補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