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一項調查發現,近六成兒童一年生病多於四次;有醫生指出,孩子體弱多病、屢醫無效,元兇其實是人們一直信奉的傳統飲食金字塔。舊理論建議人們多吃白飯、白麵包,少吃油,這卻不經不覺地引發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哈佛大學去年提出的全新飲食金字塔指出,全穀類食物才是孩子所需的主糧,麵包、馬鈴薯統統都要靠邊站。 記者:張嘉雯
香港健康網絡在今年二月調查了五百零二名,擁有三至六歲子女的家長,發現逾五成半受訪父母的子女平均最少每三個月生病一次,近一成六人的子女更是每月生病一次,患病以傷風感冒最多,其次是咳嗽及肚痛、便秘及嘔吐等腸胃問題(見表)。
兒科專科醫生梁淑芳表示,小孩在三至六歲發育得最快,飲食不均衡及不正常都會影響孩子成長,父母不應再跟從傳統的飲食金字塔,經常給子女進食高糖食物。「啲細路仔成日嗌攰係真嘅,成日食白飯、麵包、蛋糕咁,令體內血糖時高時低,就會令人疲勞,令到細胞都疲倦,就唔想打細菌,就自然易病。」
梁淑芳指出,父母應讓子女多吃麥皮、全麥包、糙米等穀類食品,若嫌味道「太寡」,可在麥包內夾雞蛋或雞肉,甚至在麥皮中加蜜糖。「呢啲食物有豐富維他命B,重要多食菜蔬、種子、豆呀,同硬殼果。」她又解釋,很多人以為植物油有害,但其實植物油內含的omega3,是人體必須的脂肪酸,能減少癡呆、抑鬱及關節痛的出現。
她又稱,鮮奶不宜多喝,「好多脂肪,細路飲得多飲到飽晒,就唔願食菜。」
一子一女分別為五歲及四歲的黃太,指孩子不喜歡咀嚼,愛吃香口食物,但絕少食菜,下午茶會為他們準備麵包及牛奶,但從不知道這些食物不可以進食過量。
調查又發現,三成三人指子女的膳食肉多菜少,食物份量汁多飯少、味道較濃及主要以煎炸方式烹調的均超過兩成。
雖然只有百分之四點六的家長表示,孩子有便秘問題,但梁淑芳強調,四成兒童有便秘問題,只是家長不重視,「大便唔好就好容易患感冒,因為會影響身體吸收營養。」
此外,近六成父母認為子女的飲食均衡,認為子女飲食定時定量的也有三成六,而子女有偏食習慣的則接近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