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鐵路沒巴士損乘客

有鐵路沒巴士損乘客

梁嘉銳

最近有傳聞,政府打算在馬鞍山鐵路通車後,會取消至少七條公共汽車(俗稱「巴士」)線,甚至有政黨正在籌備,發動居民反對。對政府這個處理方法,筆者感到十分震驚,因為似乎與將軍澳的情況十分相似!
當時,因為地下鐵路的將軍澳支線通車,政府便強行取消一些原有的公共汽車及小型公共汽車(俗稱「小巴」)的路線。現在馬鞍山的情況亦是類似的情況。這實在令人擔心,因為一直傳言政府有計劃進一步開拓「鐵路網」,包括慈雲山支線,土瓜灣支線,以致港島南區支線等。屆時,又會有另一批居民受影響嗎?此時市民應慎重考慮這個問題。
「有鐵路,沒巴士」這個政策,究竟有甚麼問題呢?明顯的,是缺少了選擇,於是市民有可能任由鐵路公司「宰割」。有人可能會說,我們再加上「價格管制」不就是行嗎?這正是問題的所在!如果票價由政府官員和鐵路公司釐定,所得出來的結果,差不多可以肯定是缺乏效率的!而這種「市場失效」原來是沒有需要的!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沒有政府那種不必要的管制,任由市場調節,結果會怎樣呢?巴士(及小巴)為了爭取利潤,可能會自發提出,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的做法,好讓人們在「省錢」與「省時」的取捨中,自行選擇一些較便宜或較少人的時段,連帶僱員會向僱主提出,較彈性的上班時段。因此,根本不需要政府做宣傳,人們的工作,以及「繁忙時間過度擠擁」,「閒時過少乘客」這些問題,都會自動解決。現時,巴士小巴之所以沒有這樣做,純粹是因為政府的管制!

其實,香港人很習慣「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的做法:茶樓食肆如是,卡拉OK如是。甚至,不同日子乘搭飛機或參加旅行團,也會面對不同收費。這不是政府要他們這樣做,而是在自由市場裏很自然會發生的!為甚麼政府要用行政,強權地,橫蠻地剝削市民享有不同收費的自由呢?
有人說,是因為官員的「私心」。希望透過「成功管制價格」來爭取表現。而為了換取鐵路公司願意將價格維持「低水平」,政府便有「責任」將鐵路公司的「競爭對手」:巴士、小巴等,強行「鏟除」!筆者相信這些「陰謀論」盡是妄測,而非事實。筆者相信,有關方面只是「被誤導」,只是對市場運作未能完全掌握,才會建議錯誤政策,「好心做壞事」。倘若官員「為了有為而為」,那將會是香港小市民最大的悲劇!
……………………………………………………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