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以民為本就該放棄銷售稅 - 盧峯

蘋論:以民為本就該放棄銷售稅 - 盧峯

「行運醫生醫病尾」是一句本地很流行的俗語。把這樣一句帶點戲謔意味的話用在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先生的第一份預算案上卻又非常合適。可不是麼!上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先生過去兩年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做盡一切開罪市民的加稅措施依然沒有甚麼把握令政府財政恢復平衡。最後更因利益衝突問題而倉皇辭職。
現在唐先生乘着經濟強勁復甦的勢頭、乘着市民投資及消費信心恢復的勢頭,甚麼不受歡迎的加稅加費措施都不用做便能順利讓政府財政在○八?○九年度恢復平衡。這不是「行運醫生醫病尾」又是甚麼呢?
正如我們一再強調,香港的公共財政狀況受經濟盛衰的影響極大,特區政府要改善財赤,除了嚴格控制開支外,最重要的不是研究如何加稅,而是促進經濟復甦。只要經濟復甦、只要經濟增長的趨勢持續,政府各方面的收入包括稅收、賣地、投資、服務收費都將水漲船高,大幅增長,令財政赤字逐步減少以至消失。就以○三?○四年度為例,政府原先估計財赤高達七百八十億元,但經過近三、四個月的經濟反彈後,財赤已大幅降至四百九十億元。要是這樣的勢頭不變、要是政府能安守本份不再胡亂出招,那政府收入將持續增長,財赤問題將進一步紓緩,政府甚至有機會提早滅赤成功。在這樣的情況下,特區政府有甚麼理由、有甚麼需要對稅制動大手術或引入重大的新稅種如銷售稅呢?
更何況政府本身的估計其實也否定了開徵銷售稅的必要性。按照政府的預算數字,即使政府在未來幾年不加稅、不加費、不引入重大的新稅項,到○八?○九年度政府的經營開支跟經營收入已基本上達至平衡,綜合帳目更將出現數十億元的盈餘,而財政儲備則有一千五百多億元。
換言之,只要政府不再好大喜功、不再盲目膨脹,現行的稅收及其他收入已足以維持收支平衡的狀況,政府根本沒有需要再大幅增加收入、政府根本沒有需要引入銷售稅在市民的口袋中每年多拿二、三百億元。要是唐司長真的認同大市場、小政府的原則,那還是請唐司長把催生大政府的銷售稅束諸高閣吧!
(圖)既然財赤已大幅下降,政府甚至有機會提早滅赤,還有甚麼理由引入銷售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