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NASA)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歷來宇宙超深層區域的影像,讓科學家能一睹一百三十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後星體形成之初的混亂無序情況,這張具有歷史意義的照片為天文學家研究星體起源和演變提供重要線索。
美國NASA的科學家在去年九月至今年一月間,透過「哈勃」太空望遠鏡上兩部儀器,向太空中一處地方對焦,前後曝光一百萬秒、相當於十一點三天才拍到這個渾沌初開所散發而殘留在宇宙中的光芒影像。天文學家形容拍攝暗淡和遙遠的星系,就如在月球上拍攝飛着的螢火蟲一樣難。
經八百次曝光所形成的照片中共包含約一萬個星系,它們看來像散落在黑天鵝絨上的寶石,不少星系呈現螺旋形和橢圓形,還有類似牙籤形的古怪形狀,少數星系更像在互相碰撞,顯示當時的宇宙比現在更混亂無序。
NASA「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主任貝克威思指出,這是人類首次看到宇宙大爆炸後形成星體的面貌,過去從來沒有其他望遠鏡能從如此遙遠的距離,拍到這樣細緻的相片,貝克威思更形容「這批照片將長留在天文學教科書上」。
天文學家斯蒂亞韋利認為,這張歷來最深層的宇宙影像,對探索宇宙開闢一個新天地。科學界認為宇宙誕生於距今約一百三十七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在爆炸後的三億年間,宇宙處於黑暗和冷寂狀態,隨後第一批恒星和星系才產生。新照片拍到的正是宇宙中首批星系所發出的光芒。
天文學家利維奧說:「當你知道這是宇宙進化到另一階段的時間……這是非常關鍵的時刻,你會想知到更多關於這段重要時刻的資料。」
天文學家希望借助這張照片尋找到大爆炸後四億到八億年間宇宙中存在的星系,從而為研究星系起源和演化提供新線索,因為宇宙演化和人的成長類似,最急劇的變化往往在最早期出現,因此看到宇宙的景觀愈深,對宇宙的基礎研究也將愈深。
美聯社/路透社/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