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投資債券宜釐定指標

理財智慧:投資債券宜釐定指標

如果要知道利率趨升,應否購買債券,我們可以先釐定一個指標,例如銀行的1年定期存款。購買債券,如果不打算在到期前沽掉,其情況便相等於有一個較長期的定存。從這觀點來看,定期存款便成了債券的替代品。究竟是存定期,還是購買債券?選擇方式是取較高回報者。
現時就算存1年的港元定期存款,利率也只是0.1%左右,但其風險接近零。如果把資金購買債券,其風險一般會比存款在銀行的高,因為發債機構可能違約(Default),未能償還本金或利息。

政府債券風險小
政府發行的債券,理論上就算有風險,也不應比銀行存款高,若政府發行的債券是很短期的,其回報率亦可被看成為無風險回報率。
以按揭證券公司最近發行的2年期債券為例,息率有2厘,已是1年銀行定期存款的20倍。如果政府發行其他兩年期債券,相信其回報亦會相若。假若投資2年期按揭債券,兩年共享4厘回報(還未計「利疊利」的回報),扣除了第1年定期存款的0.1%回報,只要1年之後,定存利率升幅不超逾3.9%,購買按揭仍然有着數。這就是利率趨升,就算購買債券也未必「蝕底」的情況。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