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的跟蹤者違反禁制令被警方拘留,反映出纏擾行為(stalking)問題日益嚴重。澳洲曾有研究顯示,兩成十六至三十歲的女性曾遭人纏擾,男性也有一成。
澳洲莫納什大學的刑事精神病學教授馬倫,根據纏擾者的動機及跟受害人的關係,將纏擾者分成五類。
最常見的是「被拒絕型」,即一段關係中被拒絕一方企圖透過纏擾來復合,或迫使對方作出補償。「憤恨型」纏擾者目的是報復,對象是他們覺得有負於自己的人。
「不識趣型」多數是不懂得追求之道的男人,以為死纏爛打就可跟對方約會。「狩獵型」人數最少但最危險,把纏擾作為實現自己暴力性幻想的預習,滿足偷窺慾和控制慾。
跟蹤名人的,則多數屬於「追求親密型」。他們跟對方關係很淺,卻一廂情願認為自己被對方所愛或一定會得到對方的愛,纏擾行為滿足了他們接觸和親近對方的需要,令他們可幻想跟對方發生戀情。
各種纏擾者中,寫情信和送禮物最多,纏擾對方的時間也最長,就是受到法律制裁也不理,認為上庭和坐牢只是追求真愛的代價。馬倫認為他們一般都有精神問題,可以透過治療停止纏擾。
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