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官司敗了 保護海港協會沒敗 - 盧峯

蘋論:官司敗了 保護海港協會沒敗 - 盧峯

高等法院昨天就保護海港協會所提出的司法覆核作出裁決,判決保護海港協會敗訴。換言之,特區政府可以重新恢復中環第三期填海工程;而特區政府有關官員也隨即宣布將於一個月內重新展開中環三期填海工程。
我們認為,保護海港協會這次的訴訟雖然敗訴,但它絕不是輸家。因為透過幾宗不同的訴訟、透過多次的社會運動,保護維多利亞港已從少數人的關注變成整體社會的共識;而特區政府更被迫公開承諾除了現存的三個填海計劃以外不再在維港進行填海工程。這些成績、這些貢獻都是非常可貴及值得肯定的。
事實上過去一段長時間以來由於前港英政府及特區政府都以發展地產項目為優先考慮,動輒在維港兩岸進行大規模的填海工程。這樣片面的規劃不單令維港航道愈來愈狹窄、不單令維港水流愈來愈湍急,更令維港這項港人寶貴的自然資產逐漸被侵蝕、逐漸失色。更可怕的是,有關的填海工程只顧為高樓大廈、為高速公路提供土地,反而把市民拒諸門外、反而令市民跟維港距離更遠。結果,從維港填海所得的土地雖然比以前大幅增加,市民欣賞維港景致的設施及機會卻反而愈來愈少。
我們認為,喚醒市民保護維港意識、制止特區政府繼續胡亂填海只是保護維港的起步點。往下來該做的是如何更有效的保護維港的面貌及環境、如何讓市民更容易享受維港的美麗景致。例如政府是否有需要嚴格限制維港兩岸建築物的高度,以保護山脊線;例如應否在既有的填海計劃中加建連接各區的海濱長廊及單車徑,讓市民能真正享受維港的風貌,例如應否在既有填海計劃中加建海濱公園之類的設施,讓市民及遊客近距離接觸維港……等。
當然,類似的建議、類似的計劃涉及重大的商業及社會利益,也影響很多不同的利益團體、企業及社會團體;因此,不可能由特區政府或個別團體說了算;必須透過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程序、透過反覆的研究及商議才能作出決定。特區政府成立共建維港諮詢委員會的建議雖然來的比較遲,但若果政府能真正開放的吸納關注海港發展的專業人士、民間團體代表及公眾,那麼這個委員會還是可以成為一個有效的平台,讓不同的意見、建議得到充份討論,凝聚共識,避免經常出現對簿公堂的情況。
(圖)特區政府雖可恢復中環第三期填海工程,但保護維港已成為整體社會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