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忠告:勿以暴易暴<br>校園暴力者20%為女生

過來人忠告:勿以暴易暴
校園暴力者20%為女生

【本報訊】「我覺得好後悔!欺凌他人所承受嘅壓力,原來比受害人更大。」JoJo憶述,讀中二時被同學鎖在貯物櫃並放入水蛇,一怒之下用掃把及地拖毒打對方至半身不遂,雖然沒有被追究,但至今她仍感到歉疚。「暴力女學生」近年有增加趨勢,一項調查發現,在曾參與校園暴力的受訪學生中,竟有逾兩成是女性,有學者呼籲當局成立校園暴力預防中心。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去年十二月至上月成功訪問了八百六十五名葵青區中學生。結果顯示,一成二的受訪學生曾以暴力傷害他人,其中逾四成更表示是夥同四至十六人對受害人進行圍毆。

政客立壞榜樣
調查又發現,雖然參與校園暴力行為的學生仍以男性佔大多數,但女性的比例卻高達兩成一。至於校園暴力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報復」及「為自己或他人出頭」,而「貪玩」及「無聊」也是發生暴力原因之一。
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黃成榮昨在記者會上表示,根據過去的研究資料,女性在參與有關暴力事件的學生中,只佔單位數字的比例;今次調查的結果,顯示女學生參與校園暴力有增加趨勢,情況十分令人關注。
黃成榮又批評,當局未有正視校園暴力的問題,而近日政客就政制問題互相人身攻擊,也為學生樹立了「語言暴力」的壞榜樣。他建議,當局應成立校園暴力預防中心,並在校園內積極推行抗拒暴力的價值觀,否則香港校園將成為韓國電影「火山高校」中的暴力校園。
現時二十二歲的JoJo昨直言,在打至同學半身不遂後並非即時後悔,直至有一次與朋友到的士高消遣,與其他人毆鬥,被打斷脊骨,才明白到暴力並非最佳的解決問題方法。她忠告全港學生,千萬不要「以暴易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