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KingKing傾:印度市場發展潛力大

基金KingKing傾:印度市場發展潛力大

對於香港的投資者來說,印度市場可說是既熟悉又陌生。在1999至2000年期間,美國科網股股價急升的時候,作為美國軟件主要「腹地」的印度,曾成為投資者追捧的市場之一,市場指數更在1999年的短短1年間急升84%。但自2000年3月開始,美國科網投資泡沫爆破,再加上資金離開亞洲區,而當時印度政府也對資金流出實施了一些短期控制措施,令印度基金也連續兩年大幅回落。而當大家都定睛看着大中華股市之際,印度股市已靜悄悄地回升。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人口的國家,總人口數目已超過10億,排名僅在中國之後。人口眾多有它的好處,就是成本比較低,而且增長的潛力及容量可以很大。壞處當然是政府的管治必須十分適當,而且要全民的知識及生活水平都提高,並不容易。印度開放市場的時間比中國為遲,在1991年才開始改善國內法例,吸引外資流入,以及降低關稅,刺激進出口市場。

軟件硬件各領風騷
雖然印度與中國都擁有龐大的人口,但不同的是,中國是外國製造業的外發中心,而印度卻是服務業的外發中心。
很多美國及歐洲的軟件公司都在印度設有中心,以幫助編寫程式。另外一些國際性銀行也在印度設立電話中心,以接待在歐美顧客晚間的查詢。國際金融企業如摩根士丹利、JP摩根,以至穆迪投資,也在印度設立研究隊伍,可見印度在服務業的支援方面,確實比其他亞太區為佳,這可能是與印度的英語普及率比其他亞太區的新興國家為高,在編寫軟件方面的訓練,亦比其他地區出色有關。

阻盧比升要靠干預
印度的經濟表現在過去一、兩年都算不錯。去年的經濟增長達6%以上,估計今年也可達5%。進出口的增幅高逾3成,再加上外資流入,令印度在外滙資產方面的累積也十分驚人,最近更突破1000億美元,比10年前上升100倍。但外資流入也為印度中央銀行帶來十分頭痛的問題,就是令到本地貨幣對美元上升,令貨品以及服務的出口競爭力下滑。和其他的央行一樣,印度央行不斷在市場拋售國家政府債券,或是拍賣14天至28天期的再回購債券,以吸納流入的外資。
但印度央行手中的政府債券,已由去年初的270億美元大幅降至160億美元水平,因此並沒有太多的空間再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行動。故印度央行發行一種稱為「穩定市場基金」,集資所得的金額不會納入政府的帳目內。避免政府把這筆錢在財政支出中花掉,令銀根重新流入經濟體系中,破壞央行收回銀根的意圖。

6隻基金4隻倍升
市場上有研究指出,印度需要多8000個商業人員,以達到政府在2008年建立870億美元資訊科技行業的決心。不過,麥堅時曾有報告指出,印度在未來的發展中,最需要有創業資金支持,以及技術鴻溝(skillgap),也就是企業家的精神及產品包裝發展。
在香港公開售賣的印度股票基金有6隻,它們之中有4隻在去年都有超逾1倍的增幅,比市場指數的7成升幅為佳。不過,以「夏普比率」為標準(最近兩年的數字),最差在1.2至1.3附近,而表現最突出的兩隻,比率可達2,表示風險調整比率足足有1倍的差距。大部份的基金都有2成投資在資訊科技行業當中,而表現突出的兩隻,投資方向卻有點不同,一隻在工業類股份的比重明顯較同類基金為高,而另一隻基金則在金融類方面有較大比重。不過,它們不約而同的在小型股份方面的份額較少,顯示印度的股票市場仍以大中型股為主。
尹可豐
美國銀行(亞洲)副總裁
(此欄摘自上周五美國銀行(亞洲)特約:新城財經台「基金KINGKING傾」節目。現誠邀《蘋果日報》讀者寫下今年最值得投資的亞洲國家及看法,並附上姓名及聯絡電話,傳真至3150-8696,我們每周會在節目中抽出一位朋友,分享當中的看法。美國銀行(亞洲)將會每周送出足金金猴一隻作為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