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
李柱銘等參加美國參議院聽證會,及會晤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白宮安全顧問賴斯等高官,換來的是包括董伯在內的出席北京兩會人士的指罵,除了被曾老丑指為「賣國」、「漢奸」之外,也有人提出要設立審查議員是否「愛國」的機制。稍為「溫和」的指斥,則說到外國請求對香港政制的干預,使政制檢討複雜化,又說使民主派與中央的溝通變成不可能(高祀仁的「發夢」說)。其他的說法,則認為李柱銘等「被外國人利用」。
中國外交部部長李肇星在記者會上的回答還算溫和,他說「香港問題是中國內政,我們中國人有能力、有決心處理自己的問題,不應由外人干預。」
香港大部份報章的評論,多認為李柱銘此行,對香港政制發展「弊多於利」。有報章還公布民意調查,說是不支持李柱銘訪美的市民多於支持。
倘若香港多數報章的評論真的反映了民意,倘若有關報章的民調反映的情況是真實的話,那麼筆者只能說:香港市民被中共的文革式語言暴力嚇倒了,變得是非不分,黑白不辨。倘真的如此,那證明香港人不配享有民主,不配享有人權中的政治權利,民主派議員趕快偃旗息鼓辦移民,黎智英、林山木若不轉向就趕快把報紙停辦,筆者也要從此封筆。
為甚麼?
因為這些所謂「輿論」、「民意」,根本對李柱銘等到外國去要做甚麼,都不予理會,只是執着於他不應訪美。李柱銘去美國,不是要與外國簽訂邊界條約,把中國領土斷送給外人,他要求美國支持的,只是香港的普選,是香港人按人權公約應享的政治權利,是被中共口頭上認為「絕大部份是愛國」的香港中國人的投票權。這是從《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以來,這二十年香港市民都要求的政治權利,而董伯的劣質管治使香港人普選的訴求更是大大增加。
不錯,「中國人有能力、有決心處理」這樣的問題。香港人要處理這問題更輕而易舉。若不是中共拋出鄧小平二十年前的講話,把「愛國者治港」強加在基本法之上,若不是中央在去年年底前就政制檢討對董伯喊停,若不是中共及香港愛國老丑們的惡形惡狀的打壓,香港政治的問題並不複雜,既有多數民意的取向作根據,又有基本法附件定下的修改選舉方式的機制可供啟動。事情變得複雜始於中央的打壓,而不是李柱銘的訪美。
代表香港民意主流的香港民主派議員,本也沒有需要「拜洋廟;求洋菩薩」,但中央把民主派直接向中央反映民意視為「做夢」,堅拒溝通。民主派在無法通過中國人來解決問題的情形下,才不得已尋求外援的。
「乞求外援」或有損中國民族的尊嚴,但香港人的民主權利不得不乞求外援、無法在中國政治框架中解決問題,則只能說是中國政治現實的悲哀。
筆者不相信以香港多數人的理性與明智,不會認不清這個道理。因此,筆者不認為多數報章的評論與設計出來的民調反映的是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