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開徵銷售稅後患無窮 - 盧峯

蘋論:開徵銷售稅後患無窮 - 盧峯

從種種迹象看來,特區政府勢將在星期三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出開徵銷售稅的必要性及具體的徵稅計劃,以營造一種「既成事實」的氣氛,促使公眾接受有關建議。我們呼籲公眾不要被這樣的伎倆蒙蔽,並且清楚的向特區政府表明不接受銷售稅這樣的加稅建議。
首先應該弄清楚,香港公共財政最主要的問題、最核心的問題並不是財政赤字,而是政府的體積不斷膨脹、而是政府的開支增長持續超過經濟增長的速度。試想想要不是政府自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大幅膨脹、要不是政府開支不斷快速增長,政府怎會出現嚴重入不敷支的情況、政府怎會陷於結構性財赤的困境呢?
因此,要真正改善公共財政的情況、要真正打破結構性赤字的困境,政府該做的是透過大幅度的瘦身、透過嚴厲的緊縮開支政策,令政府開支回落至合理的水平,目前的財政赤字可以視為撥亂反正的過渡性問題。但是一旦讓政府開徵銷售稅,政府的財政壓力將大大降低,政府控制開支的決心及力度也將因此而放鬆;到時候董建華政府甚至會為了挽回民望或為了轉移市民的視線而大派甜頭、大派福利,令公共開支不減反增。這樣下來,香港的公共財政問題不是沒完沒了嗎?
更可怕的是,由於銷售稅是一種間接稅,即使政府調高稅率以增加收入,市民的反應也不會像增加直接稅那樣強烈、市民反對的聲音也不會像增加直接稅那樣大。換言之,開徵銷售稅就變相讓政府得到一張隨時可以提高提款上限的「提款卡」,令政府可以輕易在市民、在納稅人的「帳戶」提取足夠的款項支付它各種效率成疑、效益欠奉的「服務」,甚至用以支付像「維港巨星匯」這種浪費公帑的項目。像這樣的稅項、像這樣「後患無窮」的徵稅建議,我們實在該說「不、不、不」!
(圖)香港公共財政最主要的問題,是政府的體積不斷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