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經濟發展迅猛的長江三角洲地區,隨着狂熱的圈地運動,原本作為中國著名「魚米之鄉」的江南特色正在消失。全國人大代表敦促當局保護耕地,認真思考糧食安全問題。
圈地熱潮已席捲長三角,江蘇省張家港市江寧區全區總面積只有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但佔地八百平方公里的四大開發區已佔去一半土地,如今只成了大片拆遷後廢墟。浙江省現有七百八十五個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每畝地所獲的平均投資不到四十萬元,銷售產值不到五十萬元,效益很低。
不少長三角城市的招商資料,更刪除了「魚米之鄉」的介紹,以免讓外商覺得土氣。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農科所所長汪惠芳說,一味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已讓生態環境不堪重負,再如此「粗放」發展下去,江南水鄉將「花容失色」、「魚米之鄉」將無魚無米。
另一位浙江代表夏士林也呼籲,現在要打破狹隘的地方思維,認真思考糧食安全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江南是糧食主產地,必須考慮「藏糧於土」,以便在必要時能及時恢復農田的糧食生產能力。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