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雞.無雞 - 鍾偉民

有雞.無雞 - 鍾偉民

禽流感,大陸不供應活雞,香港有自己的雞場和雞存量,港人仍舊可以連續吃雞三個月。
澳門不同,大陸不來雞,三天之內,雞,就在食肆絕跡;到龍華茶樓去,我最愛吃老闆德哥到隔壁紅街巿即捕即殺即浸的白切雞,忽然,雞沒有了,大家都恍然若失。
偶然回香港,頭等大事:吃雞。吃飽搭船,回澳仍舊過上沒有活雞的日子。
好了,前天,星期五,下午三點鐘,雞回來了!
晚上去吃,進門先問:「雞來了?」沒有?沒有,到別的食店去好了。「雞有了,但來不及浸。」店員說。沒辦法,就吃一盤雲荷蒸雞好了;吃完,覺得有雞的日子,真好。
我們說珍饈百味,說是「百味」,但天天吃,不外豬牛魚羊雞鴨鵝,七種「美食元素」,沒有雞,也順帶沒有鴨和鵝,七去其三,能不悶死?
澳門有雞了,香港家禽業卻要鬧罷巿,三月十日開始,據說,罷巿無了期,這一回,竟又輪到香港人要過上沒雞吃的日子。

有雞,無雞,一直困擾港澳人;幸福,不是必然的,能吃到軟滑的白切雞,也不是必然的;於是,分外珍惜一隻隻能吃得到的活雞;畢竟,就算雞常有,牙齒和健康不常有;有牙而且有雞,就要感激佛祖和上帝。
雞回來了,靠雞揚名的廚子,就有用武之地,好比畫家尋回失去了的一種顏色,才可能在畫布上盡情發揮;生命的顏色,由七種「美食元素」組成,有了雞,生命就有光采;有雞的日子流流長,我們不覺得雞重要;無雞的日子,我們都叫雞,叫雞快回來,快回到我們的身邊長廝守。